陳氏猜想 父親為安徽蚌埠人、母親為浙江寧波人的陳沛生于1966年的一個書香門第,而在他的認識里,那段跟隨父母輾轉于蚌埠與寧波之間的奔波生活能夠給予他的,卻正是性格與氣質上的無形塑造。由于其父在某大學擔任邏輯學教授,而其母一直以來在學校教授生物化學,所以陳沛從小便在思考方式上兼收并蓄地接納了來自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雙方面的熏陶,而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為他日后的成長與職業選擇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動力與理論支撐。
13歲習武且一直為之堅持了長達八年的時間,“不分春夏秋冬,不論刮風下雨,無所阻擋”。六歲接觸圍棋,并一直進步不已,不但已取得圍棋業余五段的肯定,更曾奪冠某年度北京圍棋大賽。“安徽尚武,那段習武的經歷,想來對于培養我的忍耐力、持久力與永不放棄的精神真是十分關鍵的。圍棋實在是一個精妙的東西,棋局里充滿著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思想,大與小、強與弱、快與慢、全局與局部,那一黑一白、一陰一陽,最簡單的構造里卻孕育著最復雜的內容,正如計算機里的‘0’與‘1’那一串最簡單卻是最復雜的字符是一樣的道理。這兩件事情,我覺得是值得說一說的。”
回溯過往,陳沛最為感激的卻是兩本書與一個人。這兩本書,一本為大學里讀到,另一本在畢業后偶遇。“第一本叫做《IBM的奧秘》,內容我忘了很多,但扉頁上的一句話我至今記得清晰:‘計算機可以實現人類的所有夢想’。第二本書來自一位日本作家,該作家姓名我無法記起,書名為《挖掘你的潛能》,它當即就讓我想到了更多的東西。而至于這個人,正是作家徐遲。”
那么,陳沛到底是基于怎樣的邏輯走入數學殿堂進而選擇自主創業道路的呢?陳的回答看起來并沒有多少虛偽與做作的成分。他說,正是當時的徐遲寫出了一個《歌德巴赫猜想》,讓他知道了中國還有一個數學家,叫陳景潤;正是因為這個叫陳景潤的數學家解破了數學難題,被全世界尊重,才激發了他學數學的強烈興趣,盡管那個時候他其實并不知道數學有多難,也并不知道今后的出路在哪里。
記者有意查閱了當年浙江大學數學系的相關資料。在浙大數學系1981-1984屆校友錄里,我們似乎還可以看到如下幾個名字:林芳華,明尼蘇達大學博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第九屆“陳省身”獎獲得者。勵建書,耶魯大學博士,香港科技大學數學系主任、教授。管鵬飛,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數學系教授。史玉柱,巨人集團總裁,曾當選“中國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胡潤百富榜位列第30名。而陳沛,正是浙大數學系1982級本科生。
“我有一半同學做數學,另有一半同學在做技術,而勵建書、管鵬飛在數學上是我引以為驕傲的兩位同學。盡管我依舊和他們、和數學界保持著聯系,但我很清醒的卻是一點,我已不可能成為偉大的數學家,因為它實在是太難了,但我卻很有可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因為這個東西真是要輕松得多。” 陳沛如是袒露自己對數學的自我認知。“我對自己大學后的出路其實并沒有清晰的概念,盡管我一直有過一個看似偉大的數學夢,要做一個如陳景潤一樣的大人物,但后來想想,實現起來卻是那樣的模糊。大約,人總是在不斷調整的吧,正如我后來主持中搜一樣,先前其實也并沒有太多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