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創投緊抓機會
《金錢游戲》的作者亞當·史密斯認為,成功投資者的投資哲學可以簡單概括為“增長”,即尋找那些迅速成長并能將高增長率保持下去的公司。這些公司“至少在三年之內能夠保證穩定的利潤,不過它們的股票價格往往高于平均水平,而且不支付股息”。國內的投資機構也深諳此道。
在過去的兩年,風險投資機構關注的熱點都是從種子期開始。例如攜程、如家和百度,都是眾所周知的例子。但是就今年的案例來看,投資機構的風向正在發生變化。
ChinaVenture投資中國的報告稱,基于對適時套現退出、投資期限和回報率期望的考量,風險投資機構重點投資處于發展期和擴張期的企業。就投資擴張期企業的案例數量而言,比第二季度增長了37.5%。
不過,有人士認為,種子期和創建期的項目之所以不多,有一個原因是企業和投資機構不公開,因此披露的信息有限。就這些項目而言,投資機構之前以外資為主,如今還有了本土機構的面孔。
兩年以前,中國風險投資市場幾乎被外資風投包辦,本土創投的話語權微乎其微。但在納斯達克和A股市場掀起的中國概念股上市浪潮中,敏銳的中國商人都嗅到這里超高回報的商機。
清科集團CEO倪正東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國家對風險投資的認知成熟以及對法規的健全,激發了國內民間資本向創業投資進發的熱情;另一方面,政府也對外資風險投資公司的退出機制做出了限制,紅籌模式受到限制,外資機構迫切需要成立人民幣基金。”
一些本土風險投資商開始出現在中國資本市場上。如持股華天科技(21.44,-0.31,-1.43%,股票吧)11.58%的盈富泰克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 辰州礦業(行情 股吧)9.06%的北京清華科技創業投資有限公司,持股江蘇常鋁5.60%的江蘇省高科技產業投資有限公司等。這些創投機構在2006年通過中小板退出獲得了25.8倍的平均回報。
ChinaVenture投資中國的統計顯示,第三季度中資機構在中國創投市場的活躍程度進一步提高,中資投資案例數量比例從第二季度的18%上升到35%,投資金額比例從第二季度的4%上升到8%。
清科集團的數據顯示,2007年1~11月間,活躍在中國的中外創投機構新募55只基金,共募集資金54.22億美元,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了41.0%和36.5%。其中,本土創投新募30只基金,高出外資創投的21只新募基金數,大有逆轉以往外資創投機構主導國內創投市場的氣勢。
統計報告認為,隨著國內風險投資政策和法律環境的改善以及合理退出渠道的建立,中資機構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于是,在今年眾多創業者融資論壇上,都能見到許多本土創投的身影。這些規模從1億元到數十億元不等的基金,都在忙碌地尋找適合自身的好項目。
此外,創業板的醞釀也在拓寬想象的空間。12月1日,在深圳舉辦的“第六屆 中小企業(行情 股吧)融資論壇”,證監會主席尚福林作了題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的講話。他表示,當前推動以創業板為重點的多層次市場建設的條件已經比較成熟。
據記者觀察,原本瞄準海外上市的高成長性的公司開始考慮在國內A股或者是創業板上市。深圳創新投集團投資的一家風電企業就把上市目標鎖定在創業板。一家總部在北京的母嬰用品網站原本沖著納斯達克的目標,如今也在計算在國內A股登陸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