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哪些好故事
現在的事實是,中國的快公司已經學會利用風險投資幫助自己成長,一個好的高成長的公司,有很多風險投資機構追捧。
在甘劍平看來,“現在中國的投資業仍處于早期階段,大家今天看這個行業明天看那個,而在美國很多投資都是從上而下的投資節奏,連貫性很強。”
甘劍平的投資理念是,遵循板塊化投資,在有經驗的行業和板塊中投資。把這些投資鏈接在一起,為其提供增值服務,從而提高投資回報。
這樣對于風險投資來說,減少了吸收艱澀故事的機會,投資人能融會貫通地了解相通的信息,無疑也能提高決策效率。
2007年可謂中國創業企業的融資年,前11個月里面共有80家創投或私募股權投資支持的中國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達284.09億美元,占今年融資總額的32.1%。
從2007年7月開始,金融行業投資規模呈穩步增長趨勢。10月份,金融行業投資案例數量環比增長100%,投資金額環比增長242.5%。
資產管理、理財規劃、投融資咨詢等專業化服務是金融服務未來發展的重要領域。與此同時,為金融服務行業提供信息技術和安全技術支撐服務的企業具有很好的成長性。2007年第三季度,金融投資案例數量為5個,投資金額為4200萬美元。
此外,被看好的還有生物、醫藥行業。2006年,生物、醫藥行業的投資金額比例從2005年的2.3%上升到7.1%。根據清科研究中心統計,2007年前3個季度中,僅針對生物/醫藥類的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額已經達到5.11億美元。
IDG合伙人章蘇陽在醫療健康產業投資峰會上曾表示,“在整個經濟領域里,2020年以前基本上還是以IT領域唱主角,2020年以后是健康行業、生物技術這些東西拉動整個經濟了。”
事實上,風投們的目光已經迫不及待地追隨起健康、生物行業的快公司們。
在健康管理領域,國康網與愛康國賓在10月和11月分別獲得1500萬美元和2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在醫藥外包領域,ShangPharma獲得投資;在醫藥研發領域,中美奧達生物獲得投資;在保健服務領域,家富富僑獲得IDGVC投資。
根據相關市場調查研究計算,估測我國健康管理產業市場規模已超過100億元,年增長速度在20%~30%之間,3~5年內可達200億元左右,與此相關的健康保險市場3~5年內有望達到1000億元,健身娛樂產業3~5年內可達800億元。
醫藥外包領域被投資機構持續關注,如ShangPharma獲得TPG的3000萬美元巨額投資,主要原因是中國擁有成本較低廉的專業人士、雄厚科研基礎,使其成為西方醫藥公司外包選擇地。藥明康德、桑迪亞, Excel Phamarstudies等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企業成為醫藥產業投資熱點。
結果論英雄
其實,要把故事說得沒有破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行業內有一種現象是,很多創業者以拿到風險投資為最終目的,不注重企業的經營和管理。
反之,也有不少創業企業反映說,很多VC也只是注重短期利益,奔著快速擴張快速上市的念頭,在戰略上與企業發展不符。
但是成功的例子都證明了,有好的商業模式,還需要好的團隊,風投覺得最難找的就是這類企業。如果找到,立馬出手。凱雷集團董事總經理祖文萃就認為,他最看重的就是團隊。一旦投資入股,便強調與所投資公司的CEO密切合作,積極參與董事會的決策。
在軟銀賽富的首席合伙人閻焱的經驗中,投資失敗有多種原因,但有99%以上都是因為人的問題,而不是因為商業模式等等。因此,閻焱通常要花60%的時間來考察這個公司的團隊,特別是公司的主要領導人。
作為企業家,你希望坐在你對面的是一個長線投資者,還是一個短期利益者?不過,在如今這個財富沸騰的年代,人們對這兩者的界線總是不會劃得那么清晰,因為大多數的人,還是以結果來論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