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深交所舉辦的“創業板發審委、保薦制度座談會”上,多位資本市場專家和業界人士就上周五發布修訂的保薦和發審委辦法(征求意見稿)展開熱議,為創業板的推出獻計獻策。
焦點一
如何選擇行業專家
修改后的《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創業板發審委委員在會計、法律等專業人士基礎上,適當吸收熟悉行業技術和管理的專家。吸收哪些行業技術和管理專家,如何發揮這些專家在發審工作中的作用,成為討論焦點之一。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修小平指出,除了在創業板發審委中適當吸收熟悉行業技術和管理的專家外,還可以適當增加專家咨詢委員會的專家數量,建議秉持發審委與咨詢委員會相結合的理念,這樣能保證較好的企業上創業板市場。
科技部火炬中心副處長李文雷說,創業板推出是推動科技金融工作的重要契機,非常期待創業板早日啟動。
在創業板發審委行業專家的選擇上,李文雷提出,創業板發審委要有自己的特色,核心是創業板發審委委員要是懂金融科技的復合型人才。他說,目前,我國科技金融高端人才嚴重不足,創投界人才可能比較符合這個方向,但他們存在利益沖突的問題;科技部門中也有一些從事科技金融、科技管理的人才,他們的優點是比較客觀中立,沒有利益沖突。“目前,科技部火炬中心與深交所已經達成共識,建立一個長效合作機制來共同發展復合型人才,為創業板的發展服務!
東方富海創投董事長陳瑋建議,創業板發審委主要以審核合法、合規和財務,加一些企業管理的專家為主,而將技術專家更多地引入創業板咨詢委員會。他指出,因為很多技術高的企業實際上不一定具備投資價值,關鍵要看市場化程度。他舉例說,在創投項目的聽證會上,創投公司也會請技術專家,但技術專家的看法不會對企業投資決策起決定性作用,而是幫助企業把握方向。
廣東信達事務所合伙人張炯表示,創業板面臨的行業很多,專家委員可能難以真正把這些行業都覆蓋到。他認為,參加發審委的專家委員,對企業本身的了解不能代替市場對公司成長性的判斷。 本新聞共 6頁,當前在第 1頁 1 2 3 4 5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