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步:看發行人的成長歷程
投資者需要探討的發行人的成長歷程:(1)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的增長情況;(2)按照業務或者產品劃分的增長情況;(3)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使用增長情況。
就創業板上市公司而言,其主營業務只能有一個,其成長過程應該是圍繞技術上、產品上、經營模式上的一個突破而取得迅速發展。因此,創業板故事的線索應該是創新,除此之外的增長,有可能有潛在的問題,可能掩蓋了業務開拓中的不足。比如,資產收購后評估的重新估值、證券、房地產市場的投資收益以及發行人業務收入過分依賴大股東的關聯交易以及各種非經常性損益等。當然,國家政策補貼、稅收優惠符合條件的也可記入收入,在國家大政策保持連續的情況下,如環保節能等產業,稅收等方面的優惠短期內應該不會取消。但是理性的投資者應該對此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更應該關注創新線索和業務發展路徑。
第四步:看競爭對手
企業的成長性不可避免地受到競爭對手的影響,這需要投資者加以辨別分析:(1)發行人的市場競爭優勢(310368基金凈值,基金吧)是什么?(2)發行人的競爭劣勢是什么?如何彌補?(3)募投項目能否提升核心競爭力?
就制造業而言,由于我國發展中國家的性質,一般的創新型產品都具有跟隨性質,要么是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后根據客戶需要的創新,要么是集成創新,從而產生出在區域市場的綜合優勢,與國內企業相比具有技術領先優勢,與國外產品相比,具有成本優勢以及售后服務優勢。但是往往因為制造規模小,市場議價能力低、公司抗風險能力弱等缺點。所以管理層強調自主創新,企業具有獨立自主的知識產權,相應的產品就具有議價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