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飛鶴被美國乳業有限公司(ADY)全資收購,擁有了外資身份。而ADY是以冷友斌為首的飛鶴管理團隊與美國兩家基金公司共同注冊成立。次年,飛鶴乳業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成為中國乳品行業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企業。2005年4月,飛鶴乳業成功登陸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食品專業科班出身的冷友斌深知質量的重要,上市融資的同時,飛鶴開始修工廠、建牧場。此外,飛鶴乳業還選擇了和三鹿不同的市場策略。同樣在做二三線市場,三鹿是降低價格迎合低端消費群體,而飛鶴則主攻其中的富裕階層,這樣公司的毛利率能優于三鹿奶粉。
或者由于飛鶴比較扎實的“基本功”,使飛鶴奶粉在三聚氰胺事件中成為贏家——無一例檢測含三聚氰胺。此后,飛鶴銷量出現“井噴”,最高單月同比增長達600%。而公司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奶粉銷售額較上年同期增長318.4%,增至1.076億美元。
與同業相比,這一增速也是較快的。完達山銷售額一季度同比增長70%;伊利嬰幼兒奶粉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達113%。
去年11月,央視黃金資源廣告招標,飛鶴乳業以1.6億元的大手筆成為年度黑馬。 “三鹿的低端市場主要是被伊利和一些地方企業所占據,飛鶴銷量的Cye.com.cn增長主要來源于兩塊,一是圣元和雅士利等中檔本土企業讓出的市場份額,另一部分是外資奶粉結石風波之后,多美滋、美贊臣等外資品牌丟失的部分市場份額。”飛鶴一位高管如是認為。
按照飛鶴的計劃,公司將投資興建10個萬頭規模的牧場,共需資金15億元人民幣,截至目前已經投入了7億元。此外公司還投入6個億興建兩家工廠,分別于明年和后年投產,共需資金7億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