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中國車企全球化的樣本意義
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意味著什么?
它是中國汽車企業首次跨國并購的成功案例。如果一家企業的海外營收超過30%,這家企業就可以被認定為跨國公司。照此標準,沃爾沃的銷售收入遠高于吉利的國內銷售收入,吉利將成為一家不折不扣的跨國車企。
汽車是技術密集型產業,客觀而言國內汽車技術與國外差距很大。試想一家只有十幾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車企,如何追趕得上擁有百年歷史的國外車企?光有造車的熱情是遠遠不夠的,在科技面前必須認清現實。
上世紀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在汽車業涌現的一股合資化浪潮,原本想“以市場換技術”,可是到了最后市場是給了人家,可是人家卻沒把技術給我們。
正當中國汽車業迷茫的時候,李書福抓住了千載難逢的時機。利用福特瀕臨破產之機,果斷出手買下沃爾沃。與合資形式完全不同的是,吉利買下的是沃爾沃汽車的全部股權,包括知識產權、生產技術、生產線。
通過收購沃爾沃,吉利實現了全球化,至此吉利已經脫胎換骨為國際化車企。當然,吉利看重的并非是這個虛飄飄的身份,而是對汽車核心技術的掌握。現在,吉利的造車技術站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之上。李書福很清楚,如果不是收購沃爾沃,光靠自己研究的話,吉利不知道還要摸爬滾打多少年。
同時,吉利收購沃爾沃,也為更多中國車企進行海外并購積累了成功經驗。收購知名度和銷量遠在自己之上的品牌,這并非癡人說夢,而是有先例。中國市場一枝獨秀,更多的國內車企積累了雄厚的資金,這為跨國并購提供了條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