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認有一些不懂的人,為了騙VC的錢,他們是瘋了。沒有生意是這樣做的。如果VC愿意投,傻嘛,錢多嘛。
IDG合伙人張震:我想這里面可能有2類團購網站,一類是,通過瘋狂的砸錢,擴張,虧錢做,這種事情我認為短期內可以做,但長期是不能這么做的,因為畢竟大家還是需要給客戶、消費者,包括股東,帶來一個合理的回報。這個事情他肯定要掌握一個度。
另外一類像嘀嗒團,就是另外一個理念。他把用戶的體驗,對商戶的服務作為最重要的一點,先把服務體系和服務系統完全樹立起來之后,再去擴張,給客戶和消費者都帶來價值。這樣做才能長久。
團購網站瘋狂舉措的背后,我想可能和一些投資人急功近利有關,但最終的經營決策還是由創業者決定的,投資人只是占小股。團購網站應該都有自己的戰術,但從本質上來講,他們做生意都不是為了虧錢。即使是短期內虧錢,也是為了長期獲利做準備。
KPCB合伙人周煒:國內團購領域現在競爭激烈,可以說有一定的中國特色。就像把一只猴子放在美國,可能需要10年慢慢進化成人,但一定會變成人;但若把猴子放在中國,可能一年內就會進化成人,但也有可能變成怪物。一哄而上是中國市場的一種特點。
《21世紀》:甚至有些團購網站賠本賺吆喝,這樣的公司能否長久?
啟明創投董事總經理甘劍平:據我知道,電影票,現在所謂的團購,是團購網站在買單。100塊錢的電影票,50塊錢賣出去,這叫生意嘛?你看那些老字號的店是這樣做生意的嗎?
這對于商家來講,很多已經是沒有意義的,他們不買這個帳的。要理性地去做生意,不要老是說,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生意不是這樣做的,錢是要1塊錢1塊錢去賺的。
對于團購網站來說,有一點是很關鍵的,就是你必須要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很好的、優質的服務。不光價格便宜,價格便宜你也只能便宜到一定程度,經濟學上有一個叫邊際價值,我買來一塊錢,我必須要超過一塊錢賣掉,不然你這個企業是無法長期生存的。除了價格之外,消費者肯定是需要有好的產品,好的服務。至于是第三方,還是你網站自己做,我覺得這都是大家在思考的問題。
NEA中國區首席代表蔣曉冬:這個商業領域最關鍵的點,在于爭取更多有質量的商家、商戶,然后再以此去吸引更多高質量的消費者。商家最看重的并非單日有多少單子,而在于其中有多少回頭客。比如GroupOn就已經形成了正反饋效應,商家若想要通過網絡平臺做推廣,就會想到他們。
簡單而言,團購的進入門檻并不高,但其對細節的把握能力非常高,僅次于零售業。但是團服務還是團產品?其實服務和產品做團購,其是完全兩種不同的操作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