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也會帶來一些壞處,除了前面討論的各種壓力以外,另一個值得各位考慮的重要因素就是IPO成本問題。IPO既有顯性成本,也有隱性成本。顯性成本主要表現在為準備上市所增加的管理投入方面,像俏江南之類的連鎖經營模式,上市前可以把每家連鎖店開成 “個體戶”,但如果要IPO,就得把這些“個體戶”連接起來,成為一個整體。這樣就必須建立集團管理模式和架構,引入高端專業人才。在高端人才短缺的今天,這部分管理成本有時會很高,另一部分成本則是隱形的。比如稅收,上市前的所得稅可以按個體戶模式定額繳納,但上市后,由于個體戶集合成了一個整體,所以得按CYE法定稅率交稅。這可能比之前的個體戶納稅模式高很多。IPO之前不開發 票的收入也許不需要納稅,但IPO之后,由于收入都要進入會計系統,所以,無論是否開出發 票,只要計量收入就都得交稅。再有就是勞動法的問題。上市前,企業用工也許在法律合同方面有較大的靈活性,但上市必須經過合法、合規性審核,因此,對于一些勞動密集型,而之前的勞動合同管理又不夠規范的企業來說,社保福利的規范也會消化掉很大一塊利潤,七扣八扣,剩下的利潤就不多了。所以,有些在上市前看上去盈利能力很強的企業,真正要做上市了,各種各樣的成本一加,發現利潤率并不像預期的那么高。
當然,對于把企業當成事業來做的企業家來說,這些成本都是預期中應該發生的成本,對于這樣的上市公司,IPO只是企業管理走上一個新平臺的開始,期待著中國所有IPO的企業看中的是IPO以后的發展機會,而不是撈一把就走人的投機心態。這樣,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證券市場就都會有希望了。
連平:貨幣信貸運行分析及展望
連平先生首先向大家指出,當前的貨幣運行在持續縮緊。受綜合因素影響,貸款增速也將出現明顯回落。信貸增速降到了15%。貸款增速回落會影響存款創造,存款增速也會相應回落。從央行的加息頻率來看也在加大貨幣回籠力度,基礎貨幣的增速放緩會制約派生存款的增長。實貸實付制下今年的貨幣乘數也難有明顯提升,從而制約派生存款的增速。
信貸管控持續較強、準備金率連續上調的累積效應以及貸款增長季節性回落,導致信貸增速降得比較快。
包括存貸比、資本充足率、杠桿率、準備金率等各項指標年初就確定,各家行就確定了放貸的總量目標。
估計從一季度來看全年的話,新增貸款目標不會超過7.5萬億,去年總量在8萬億左右,信貸比去年要減少5000億。信貸控制更加嚴格,但是信貸的供應降下去了,需求卻非常旺。這一個是和經濟增長速度有關,另一個是物價上漲,貨幣流通的需求也上去了。
第二個是直接融資的發展還是比較有限。央行發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貨幣總量比去年大約減少了3000億,去年是4.5萬億,今年是 4.2萬億,也就是說今年一季度的信貸比去年一季度減少了3000億萬。直接融資大約增加了兩三百億。但是相對而言,從比例的角度來講,還是小數目。
融資需求卻十分旺盛。從信貸需求角度來看,已開工項目的后續融資、“十二五”開局年的投資以及保障性住房計劃投資規模大幅擴大,都需要銀行配套貸款的支持。
利率上調了一個百分點,市場的實際利率實際已經達到了15%以上,民間借貸就更不用說。對銀行經營來講,貸款的利率是上不封頂的,存款利率是封頂不封底,貸款利率是封底不封頂,一年期的貸款利率上浮可以達到100%,借貸成本也高了利率也高了。信貸市場供應狀況偏緊,這個現象在兩季度應該表現得更加明顯。
然而,在社會融資的需求依然較高的情況下,2011年的信貸需求依然不可能太小。連平預計,今年調控可能更多采取新的措施,比如差別存款準備金率等,根據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靈活調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