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于4月3日最新遞交的2012財年年報修正版20-F/A文件顯示,在2012年12月時,新東方重新調整并加強了VIE架構,以進一步降低VIE風險。
這算是為它去年夏天遭遇的VIE風波打上一個結語。
去年夏天發生什么
由于中國互聯網和教育行業的外資準入等限制因素,在美上市的互聯網公司和教育公司大多采用VIE結構,即通過國外殼公司以可變利益實體(VIE)的形式控股國內運營實體。新東方即采用VIE模式。
2012年7月11日,新東方發布公告稱新東方稱通過簡化國內實體北京新東方股權結構以進一步加強公司治理結構,將此前主要由11位股東持有更改為俞敏洪100%持有。相關交易在2012年1月完成,5月正式注冊。
對此新東方CFO謝東螢表示:此次的VIE結構調整是光明正大的,只是清理那些與公司運營完全無關的VIE老股東;結構調整對股東價值沒有影響,同時對合并財務報表也不會產生影響。
但SEC對該調整介入調查,再加上2011年的支付寶事件回憶,市場對新東方產生恐慌性拋售。
調整在何處?
那么眼下,新東方的VIE結構是如何進一步調整的呢?
通過2012年12月3日俞敏洪簽署的一份不可撤銷委托,俞敏洪將其基于VIE關系控股權益全權委托給代表海外全體股東的機構,協議中同時明確了未來或有的增持轉讓等情況不影響委托效力。
這份委托協議簽訂以后,俞敏洪把新東方在中國的運營實體北京新東方的出售、分紅、簽字權等授權給了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從而規避了海外投資者擔心的所謂VIE風險
以下來自i美股的通俗解釋:
在該委托協議簽署前,新東方中國運營實體(北京新東方)是直接由俞敏洪控制的,北京新東方和上市公司之間連的虛線,北京新東方的簽字權是俞敏洪,所以投資者會擔心俞敏洪有可能把北京新東方的資產未經股東批準就賣了。
經過調整以后,北京新東方由世紀友好教育投資有限公司控制(為了規避中國的行業管制,北京新東方和上市公司之間仍然是虛線),世紀友好的實際控制人雖然也是俞敏洪,但是俞敏洪簽署了這份委托協議以后,把世紀友好授權委托給了北京開拓鴻業高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在美上市的新東方的全資子公司,代表全體新東方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利益),這樣一來,俞敏洪如果要對北京新東方進行出售、分紅、簽署書面決議等時,都要經過開拓鴻業(這個公司是上市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的同意,俞敏洪沒法獨自一人簽字做決定。通過和俞敏洪簽署這個委托協議,使得在美上市的新東方對北京新東方的權益加了一層保險,從而規避所謂的VIE風險。
或許這個模式今后對其他有類似需求的中概股有參照意義。只是,真復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