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曄看來,只要認真細心地對市場進行培育,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機構認可FOF的價值。
“本來想趁著IPO重啟的消息努力一把,向原有的LP募資,沒想到他們都希望再等等。”
深圳一家中型PE機構合伙人向記者抱怨道,他所在的機構下半年將重啟募資計劃。
然而,除了政府引導基金部分到位之外,還存在很大的缺口,“存量激活不了”。
于是,他將目光轉向了FOF(母基金),過往一個月,他開始密集拜訪北上深一批FOF,希望能夠從中發掘潛在的LP資源。
讓他感到吃驚的是,不少民營FOF在募資上比他更為困難。
對此,北京一位FOF合伙人向記者坦言,市場化FOF同樣面臨著募資難的問題。“其實,有人說國內FOF是一片藍海,依我看來,是一片死海。”
不過,依然有一大批勇敢的拓荒者投奔死海,李曄就是其中一個。擁有10多年外資銀行投資經歷的他,2007年在道富銀行亞太區資金部總經理的職位上卸任后加入了一家大型對沖基金FOF擔任高管、投委會委員,逐漸萌生了將其復制回國內的想法。2011年,李曄與幾位分別具有豐富企業上市、并購、法務經驗的核心團隊成員合伙,成立了深圳金晟碩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7月10日,理財周報記者來到深圳福田區榮超經貿中心30樓,見到李曄。他堅定地告訴記者,“FOF是一片藍海,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有越來越多的人認可這種商業模式。”
FOF商業模式之辯
“大多數投資人對這種模式能夠創造多大價值存疑。”
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金晟碩業是深圳唯一一家市場化FOF。而在深圳這個創投行業高度發達的地區,對應的是數千家PE機構。
也就是說,僅在深圳一地,它是上千家PE機構的潛在LP。但令不少業內人士感到困惑的是,全民PE熱并沒有催生起FOF熱,民營FOF體量依舊弱小。
如前所述,這可能是一片鮮有人敢涉足的死海。
“目前來說,投資人對FOF的認可程度不高,主要是不認可其商業模式,大多數投資人對這種模式能夠創造多大價值存疑。”北京一家FOF合伙人表示。
“FOF是買方顧問,但是國人現在付買方費用的意愿不強烈,也對FOF創造的一套價值不太理解。”他表示,“對于FOF,最致命的就是雙重收費,這一點也是最難突破的。”
對此,李曄坦言,雙重收費的確是橫亙在FOF面前的一大挑戰。
所謂FOF雙重收費,就是FOF的LP,除了對FOF的GP支付管理費(通常1%)外,事實上還負擔了FOF投資子基金時支付給子基金GP的管理費(通常2%)。
不過,李曄告訴記者,持續超過一年的募資難,使得FOF在與PE談判時的話語權更大,也可為其LP爭取更大的利益。
“在管理團隊優質、我們確定投資的前提下,能否給予FOF優惠條款,也是我們考慮投資金額大小的因素之一。我們會盡量與PE談判,爭取最大限度的折扣,當然所有優惠都會落實到LP的頭上。”
同時,除了FOF投資PE時“2+20”的費率可以談判外,FOF本身“1+10”,即通常1%的管理費和10%的carry也有一定的讓渡空間。
李曄表示,金晟碩業希望能夠做到兩層收費跟一層是一樣的,FOF的雙重收費最后在2%的基礎上不顯著增加FOF投資人的管理費負擔。作為專業、長期的機構LP,得到優質子基金GP認可的FOF不論募資市場好壞都能獲取優惠條款。
與李曄堅持收費不一樣的是,紫馬基金的唐學慶曾表示,紫馬FOF的確不收管理費和認購費,只是在最后跟LP分成時,紫馬要分走20%的carry。
這也是不少民營FOF在市場培育的前期,為了迅速做大所采取的特殊手段。
FOF空間巨大
“他們認為自己直接可以投項目,但是,其實直接投項目失敗概率是非常高的。”
“FOF其實就像10多年前的PE一樣,剛開始都是充滿了不解與質疑,我們創立金晟碩業,就是希望能夠抓住FOF快速成長的機會。”李曄表示。
兩年過去了,金晟碩業規模上已經是國內市場化FOF最前列的之一,LP涵蓋個人和機構。在不少同行眼中,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在過去兩年多的時間里,我們與客戶的溝通逐漸地順暢起來,客戶現在也開始認可我們的理念。”李曄說。
“FOF的商業模式在國內還不一定成立,成立的前提是投資人和GP之間有很強的信任關系,而且投資人認可你的價值。”前述北京FOF合伙人表示。
在李曄看來,只要認真細心地對市場進行培育,隨著時間的推移,必將有越來越多的個人和機構認可FOF的價值。
管理資產20億歐元,投資了近200只PE基金的European Investment Fund在2004年對FOF的風險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直接投資企業的虧損概率高達42%,而投資FOF的虧損概率只有1%。
“國內很多第一代富人都過度自信,可能不認可FOF為其創造的價值。他們認為自己直接可以投項目,但是,其實直接投項目失敗概率是非常高的。”李曄說。
在國外,FOF,Fund of Funds,指的是專門投資其他基金組合的投資基金。PE FOF是整個生態鏈里至為關鍵的一環。它是國外大多數PE機構募資的首選對象,引起分散風險的作用受到了個人和機構投資者的青睞。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目前的格局是三分天下,占主導的是各地的政府引導基金,其次是國有機構主導的如國創母基金、元禾資本等,最后是少數的民營FOF。
對于剛起步的民營FOF,只能在“夾縫里生存”。因此,擺在李曄面前的,除了集中精力做好基金盡調、構建穩健的FOF投資組合外,更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做基礎性的工作,比如對LP的培養和基礎性教育。
老GP是核心競爭力
“如果積累了一大批LP,愿意一期一期跟你投下去,其實募資真的不難。”
除了能否給予FOF優惠條款外,金晟碩業對GP的篩選標準還有,團隊是否誠信,是否足夠專業和專注,所投資的行業是否有大的上行空間,基金規模是否合適,必須有多重退出能力不能單純依靠IPO等。
“有量化的指標,也有定性的分析,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盡調。投資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未來,根扎得深、經驗豐富的老FOF GP將會是FOF的核心競爭力。”
李曄是耐心的,他表示,金晟碩業不盲目追求規模,“希望做出精品”,不承諾回報,“我們跟LP說,年化復利回報有15%到20%已經很不錯了,長期來說已經是所有大資產類別中最高的。現在客戶也開始慢慢認可這種理念。”
“如果積累了一大批可以重復投資的LP,愿意一期一期跟你投下去,其實募資真的不難。”
李曄告訴記者,金晟碩業還在PE二級市場基金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性的投資,“剛接手了上海的一家著名PE機構LP份額,是平價轉讓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