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促進企業的規范治理,促進企業健康發展。來自天津的創業者龍云女士直接告訴黑馬記者,她因為帶著自己的企業上了新三板,因而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責任,也更加專注于自己的業務,每次決策都會考慮再三,遵守公司的章程,因為自己就和公眾公司一樣,面對的是全國的投資者。
事實上,像龍云這樣的被新三板促進和改造的創始人不在少數。看看下面這個數據,你就會明白新三板企業的潛力和規范后的增長力。

另外,由于新三板規范了公司治理和股權交易的程序。因此減少了企業法律風險的發生幾率。具體體現在:股東股份轉讓更加便捷合法。新三板為非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份提供合法有序的轉讓平臺,有利于保證企業經營的長期穩定的同時,加快資本的流轉速度。
還有,每年的財務報表制作的更加合規,減少了與投資者之間的糾紛。
5、便于企業并購重組。對于企業而言,在新三板掛牌就意味著自己并購別人或是被別人并購都變得更加容易。借組新三板合法設立的股權轉讓渠道,可以更加快捷合法地完成并購別的企業或被別的企業并購。這極大地方便了基金投行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通過并購直投等資本運作方式推動項目轉板上市。
6、便于上市,并且未來會開辟轉往創業板的綠色通道。
一方面一些暫時上不了主板的企業會選擇新三板作為過渡,像久其軟件、北陸藥業、世紀瑞爾、佳訊飛鴻都是先在新三板上市后才到主板上市的。
另一方面,新三板有望開通直通創業板的綠色通道。一位業界律師告訴黑馬記者,很多人還看到了一些別人看不到的好處:“新三板擴容太快,接下來就必須給這么多企業一個退場的出口,而最合適的CYE下一站就是創業板,因此目前要求國家盡快建立目前一個新三板直通創業板的綠色通道,把新三板變成一個上市孵化器的呼聲越來越強烈。”
不過,無論企業從新三板手中獲得什么?有一點確實他們共同的,喜歡創作的創始人龍云告訴黑馬記者:“上新三板就是一個洗禮的過程,是企業從懵懂,走向青春期,奔向成熟的過程,我們很幸運,站在歷史的關口上,看到了它。”
逐浪——誰適合上新三板呢?
既然如此多的企業獲益良多,那么什么樣的企業適合上新三板呢?具一位卷商人士介紹下面三類企業最適合逐浪新三板。
第一類:有處在成長早期階段的小企業,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規模小、風險大,難以被交易所市場投資者認可和接受,適合進入場外市場
第二類:有適合進入新三板的,是那些自認為無必要,也不愿意采用相對較高的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標準的企業。
第三類:有些企業自身特點難以支持一個交投活躍的市場,或者企業對股份流動性沒有特別的偏好,也適合進入新三板市場,比如中小金融機構。
如果你實在不知道如何劃分自己屬于那一類,你也不用著急,因為黑馬哥問過相關官員,他們的解釋是:有夢想并肯為夢想奮斗的創業者+有一定經濟含量的正規企業就是新三板最好的合作伙伴,總之,新三板歡迎這樣的你。
淘金——新三板帶給投行、基金的回報不小
相比于創業者有了一個更加開放的融資渠道,投行和基金則獲得了一條豐厚的退出渠道。
由于這幾年歐美資本市場非常不景氣,國內很多的創業項目選擇了回國上市,給自己的投資方一個向二級市場套現的機會。但是自2012年11月16日中國證監會要求A股停止發新股后,國內上市變得更加艱難。一位從事PE基金的投資經理告訴黑馬記者:“新三板是久旱逢甘霖都不為過”。
該基金經理表示因為很多的投資機構受制于自己的委托基金管理權即將到期,同時所投企業短期又無法上市的原因,決定提前退出。而另外一些機構發現投資新三板企業,通過掛牌可以擁有較大的CYE回報,畢竟這些企業相對成熟些,而且確實有基金投行賺了個缽滿盆,見下圖顯示的就是基金通過持有新三板企業股份,最終從企業上市中獲得的收益。
另外,還有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也是很愿意也分食一杯羹的。于是,不少投行,甚至是PE基金發現既然有人接盤,干脆也參與了進來,早點套現,把新三板變成了一個新的退出渠道。中心證券預測,從長期看,創投企業將從新三板轉板獲益超過700億元。

(圖片來源:南京證券)
淘金——基金、投行的小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
隨著新三板的迅速崛起,使得企業、個人投資者,早期項目投資機構對大型基金和投行的依賴有所減弱。也讓創投圈的話語權發生了些許變化。高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的地位因為新三板的關系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一些專門投資早期項目的基金(如真格基金),因為高度了解中小企業,擁有大量的中小企業儲備,成為圈內人眼中的高帥富。
跟隨著中小企業地位崛起的不僅僅是那些投早期項目的基金和投行,也包括一些專業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如創業家這樣的孵化器(了解創業公司),尚倫、九州這樣的能做新三板業務的律師事務所、有數據積累的投融資平臺等等。
反思——新三板就沒有一點風險嗎?
當然,有風險。
一位官員在接受采訪時告訴我們至少有三大風險,但是基本上都可以解決,甚至也應該解決。黑馬記者專門咨詢了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他們表示新三板和所有的證劵交易所一樣,主要的風險主要是針對投資者的。
而不過對于企業來說,這些由新三板帶來的風險一般就三類:
首先,有一個顯性成本。雖然,新三板的掛牌費一年也就3萬元。但是企業上新三板
需要支付相當的前期費用,這是企業的顯性成本。但是國家各個園區都有相當數量的補助。
其次,還有另一個隱形成本。很多公司在改制前,很可能連勞動保險都沒有交,現在要掛牌了,就需要把這些“原罪”彌補掉。這里頭也有一定的成本,但是上新三板的利益更大,任何今天付出的成本都可以從掛牌后拿回來,沒有什么企業為因為害怕支付隱性成本而放棄。
第三,野蠻甚至違規的經營方式再也不能做了。很多中國企業在初創階段都有違規違法操作的情況,但是一旦要上新三板這些行為就一概不能做了,這對于那些需要依靠違規手段的企業來說,新三板就非常不適合它,事實上它也上不了新三板。
最后,黑馬還是相對更大地正在為上新三板躍躍欲試地朋友提個醒,如果上市是成年,那么新三板是青春期。成功要靠真本事去征服,單純地資本運作這種擼招怕是玩不長啊。
新三板企業的未來最終還是得靠經營能力,只要這樣你才能抓住這條快車道,一騎絕塵。珍重!當自勉之。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