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創業者來說,在融資過程中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融資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要謹防投融資騙局。那么,究竟有什么樣的投融資騙局?這些投融資騙局中有哪些貓膩?又有哪些違背金融常識的陷阱?請看專家所列的融資騙局
項目考察、評估
項目考查、評估是考驗項目方耐心的試水,一般融資從接洽到資金投放周期比較長,前期如果“深度”配合,是后期尤其是中介公司能否拿到傭金,掌控資金和項目雙方局勢的前提,一些騙子公司為生存也會通過這個途徑騙些小錢的,往往這個時候他們什么合同都敢簽。如果你的項目是資源型且基礎很好,記著資金方往往在第一印象就已經決定60%以上,細節往往是雙方利益的博弈,長時間沒消息很可能是中間周轉過長(中間人一旦多肯定不會成功)或早已被資方淘汰,不要多費力氣等,要找下一家。評估費、茶水費出手的時候要考慮最惡劣的情況發生,先多方搜集一下是否有成功的案例,以及良好的聲譽。對于某些指定機構評估,或要求先滿足一些所謂“經費”的問題而轉移“注意力”,其實很多時候都是中介公司要求的,這個時候要注意了。
租賃SBLC
我無法思考明確這個怪圈——租賃信用證,企業缺少資金的話,外資在“不想動款”的情況下,用銀行票據給你做投資抵押,而他獨自承擔風險,你只需要每年付使用成本10%,這很可能只是洗錢。順便插一句,如果是買斷的話,那就是他向你融資了,因為你給他的是現錢,他用證抵押,而你要用銀行抵押貸款的方式買斷他,你貸的款支出項目用途超過20%就是洗錢。貿易的信用證是可以的,跟著合同走,必須有真實的交易背景且有可以控制的風險,老外不會隨便開這個出來,他不是傻瓜。如果要接證銀行擔保的話,那么這和你在接證銀行借款有什么區別?用你的項目抵押給開證方,想一想對方能劃算么?
各種各樣的機構
銀行中國代表處(UN、US、BVI、HK等)、國際有限公司(私募)、基金會、協會、融資網站、投資咨詢顧問擔保有限公司,等等,這些機構只要不是真正自有資金,往往都是虛假的(錢從海外進來的時候,按國家政策不是那么簡單的事兒,誰都會說錢在國外),惡跡斑斑。銀行代表處,基本是不做業務(除少數批準外,國家也不讓做),唯一就是提供上市服務。很多名字起得很響亮的“中國”、“國際”、“華人”之類在海外注冊的公司,經查是沒有金融許可證的機構,和所謂的投資咨詢、顧問公司沒什么不同,往往都是花幾千元注冊的空殼公司,依靠一些社會關系來套項目、圈錢。一些所謂擔保公司,它們在銀行根本沒有擔保額度。所謂國外的基金會,其實他們的實力和耐心根本沒可能去投資一個具體的實業項目,尤其是不了解的,它們的資金是直接去金融圈里(外匯、股票、證券、上市公司的債券等)去滾動,一旦失敗就直接解體了。要記著,在中國投資是有潛在壁壘的。中國國內的一些協會,那些以非正規手段掛靠的機構,其實和牙防組并沒有什么不同,這么做只是為了有個號召力圈有錢人的錢罷了,對一般的項目并沒有興趣,唯一感興趣要做的就是造勢。融資網站是最能忽悠人的了,他們以為自己擁有的信息就能左右投資人,其實有錢的人都不是傻瓜,而瀏覽或者發布投融資信息的往往都是一些中間人或者非常小額的個人(要這些人出錢投資更困難)。
無抵押貸款、過橋資金、短期借貸
關于無抵押貸款,請參看銀行貸款章節,一般人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餡餅”。過橋資金,幾乎所有的企業都缺乏流動資金(難怪李嘉成也特別重視),很多所謂的資金方(代表)利用項目方急于需要資金的心理,先把活兒接下來,然后滿大街跑著去找錢,充分調動老舊裙帶關系,信息很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漫天飛,最終卻耽擱你的時間,你發出去10條線,最后的答復可能都是一樣,因為資金是空的——短期的錢更不好借,尤其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根本很難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