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存款戴帽直存
直存款,就是搶銀行。這一點只要是銀行的人都知道,可為什么還這么熱?因為表面上看,資金是沒有風險的,資方很樂意睜一眼閉一眼,當然僅是表面:任何銀行都遵循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原則,根據法律,銀行有義務支付存款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所以,你去存款沒錯,錯在銀行和用款企業合謀將資方的錢調動到企業賬戶,雖然銀行的電腦不會出錯,但人是靈活的,這么做和從銀行搶錢沒什么區別,否則銀行存那么多錢為什么不貸給你呢。對于貼息,銀行肯定是不能給的,否則就是高息攬存,如果企業用不上錢,肯定是不會吃虧白給的,如果企業虧損還不上錢,那么上海的社會保險(放心保)的案子是很明顯的了(到最后中介費變成受賄是很正常的),最后都是銀行的壞賬,國有資產的流失。在法制逐步健全的今天,誰還愿意做呢?尤其是沒辦法保密的情況下。還有一種情況的發生是:私人的錢做這種事情是很不劃算的,即使所謂的貼息夠,但總體回報不高,而對于公司,現金往往是企業的生命,不會隨便拿出來閑著存給別人,所以,幾乎95%以上的資金是所謂郵政、保險、證券的資金,而這些金融機構的同業(拆借)資金根本就是銀行對銀行發生的,和任何人都沒有關系(你可以拿國家的錢嗎?),也不存在某些因為存款不夠而沒錢貸款給企業,真正的原因是企業不符合條件,或銀行的“頭寸”問題。
(不上網)保函、(美元)趴賬款、財政擔保
保函沒有不上網的,不上網就是假的,是簽字人(如果是銀行官員的話)私下借錢的協議,銀行將不承擔任何責任。上網的保函,和存單一樣,只是你要開數額的錢都到銀行去了,如果不是你的錢你項目根本用不上。在這種情況下,你還要支付相應的費用,有這個必要嗎?美元存款趴賬,這種情況下你只是個人頭,底單依然不是你的名字,你沒有支配這個錢的權利,存單只能當廢紙罷了,很多人還幻想著拿這個去貸款。你會花錢買一張紙嗎?財政擔保,用地方的財務收入來擔保投資資金的安全性,最后是國家償還,國家目前銀行里的20多萬億資金還放不出去,有錢可以上股票市場去賺一下,沒必要拉上國家和民眾的權益為一小撮利益集團牟利。擔保不是一件小事,實際和出資沒什么兩樣,我想即便是政府也沒這個權利,如果項目虧損了,償還就相當于賣國。
三方委貸、中外合資
我看了不少三方委貸的版本,基本分兩種:銀行版本和銀主版本。大約在近20年前中國政府對于外資是非常歡迎的,但外方沒有放款權(金融機構才有的),國家有關部門為此制訂了這個方案,銀行的版本里,銀行都不承擔任何責任的:你要和用款企業合作,和我沒任何關系,我還要收管理費。試想,如果是你的錢,僅僅為了把錢給你所不了解的項目或者企業,而你既不參股,又不管理,又不監管,這和把錢扔到水里有什么區別呢?在所有銀主的版本里,有這么一句貓膩的話:“代收代付”,如果收不到該怎么付?是要拿銀行的錢去填補嗎?這就像是要搶銀行。對于委托貸款,外資更愿意做中外合資,以前外資的優惠政策現在已經沒了,很多項目根本沒有壁壘,非你不投,外資獨資不是更好嗎?如果對方合作,有可能是你給他打工,很多人不樂意,外商更多的時候是覺得國人做事不嚴謹,還不如直接自己操作或找正規的管理機構更徹底,更何況很多時候外方的技術比中國先進。
存單質押
如果有一張存單,在你可以抵押的情況下,從銀行貸款,這種情況和把存單直接給你使用沒什么區別,資方要多少貼息都沒關系,就是90%,也還有10%,反正還不了還可以劃存單里的錢,現實中根本不會有資方這么做。中國國內流行的存單質押也是存在貓膩的:要銀行出個保證能把存單退還給資方。如果還不了的情況,那么銀行既要劃款,還要把存單退回。那么,這個漏洞算什么呢?只能算是搶銀行。所謂保證,不是銀行的正規業務,即使所謂的關系有效,到時候也是三敗懼傷(行長首先被X),真的會有資方為了一點所謂的貼息冒這么大的風險嗎?我看最多還是中間人的妄想吧。
不還本,不付息,扶貧款解凍資金增值下線款
套用一句流行的話:效果很轟動,情況很嚴重,結果有點玄兒。任何違背經濟規律或者非你莫屬的事情,都將屬于奇跡。這種情況輪到一個項目方上的概率不超過1/1000,有錢的人也肯定會有一定的勢力,資金大了都很正規而不是天方夜譚。即使是小錢,有不需要還的嗎?只是因為你的項目好?或者得到政府的批文?如果真是賑災扶貧的款,都敢用的企業那也是牛人了。對于下線款,我不想說太多,一句話不可能!真以為這個世界錢太多了找不到項目了嗎?所謂凍結資金,靠權力拿到的機會,這么大的好處輪到項目方頭上的可能,即使這個資金存在(會有嗎?),概率、成功率有多大?有了這個錢,還需要做項目嗎?美夢難圓啊!
海外上市
中國國內為挽救幾乎崩潰的股市,計劃開中小企業創業板,慶幸的是大家趕上能喝粥的時候了。而國外這方面的運作也很透明和成熟,IPO是很平常的事,很多中國國內的中介,利用項目方不懂的心理,往往獅子大開口要多少股份,需知國外對于中介機構(國外叫經紀人)是很有規矩的,ICC500/600是什么,建議大家自己去看看。上市并不是很神秘的事,你自己都可以做,一個企業培養這樣個把人才也不是什么難事兒,基本沒什么了不起。(摘自微信“老虎投資匯”)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