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公司內花名風清揚,但是,就行事風格來說,更像無崖子與任我行的合體。阿里在金融市場有極強的吸金能力,在此番上市前累計融資已經超過120億美金,目前看起來在純金融領域消化得相當好,更像是北冥神功;但是,同時,他也利用這些資金進行鯨吞式收購,亦不排除后續消化不良,成為吸星大法。
但,這是后話。短期看,阿里上市可能獲得150億美金到200億美金的,加上手里已經有的80億美金左右現金,加上其2013年Q4單季度近30億美金的現金流,以及由此呈現出的吸金能力,阿里手里可以動用的現金資源暴增,相當恐怖。
這些錢,用來干什么?它可能動用其中100-150億美金回購雅虎股權,可能動用20-60億美金一次性解決支付寶股權問題,而不一定等到支付寶上市……但是,其它的現金,最可能做的就是:第一,繼續鯨吞式收購(2014年前4個月動用超過60億美金收購),擴充地盤,特別是移動入口;第二,穩固現有陣地,打擊京東、唯品會的競爭。
如果你是馬云,是否要打擊京東?將會如何打擊?
第一戰搶跑上市時間窗
首當其沖,就是搶跑上市時間。
眾所周知,阿里費了極大的心力要在香港上市,因為香港市場對假貨、支付寶道德和法律風險要低于美國,但是,阿里最終功敗垂成、被逼選擇在美國上市。這無疑會給阿里帶來諸多風險,但是,并不能因此低估了阿里在美國的能量——且不說有諸多大投行的利益深陷其中,軟銀、雅虎持股眾多,在這時候這種股權架構則不全是壞處了。
因此,盡管京東提交IPO報價更早,市場傳聞其投資者早期給予的估值只有70億美金,以至于京東被迫結盟騰訊以提升估值,據稱已經達到150億美金以上,但也因此拖延了上市的時間。這種情況下,并不排除阿里搶跑在京東之前上市的可能性。
目前,美國科技股市場一片哀鴻,正在回吐去年以來的大幅上漲,這個調整期有多長也未可知,調整深度無從估量。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都面臨著融資量縮水的壓力。恰逢這個當口,本來就有流血上市的嫌疑,加上兩家相爭,從資金面上看,京東更為饑渴,面臨的壓力無疑更加巨大。如果阿里先上市,則京東的壓力更會倍增。
所以,這一戰,對于京東的影響可能至關重要。如果它能順利搶先發行,獲得足夠的現金,有利于它穩住陣腳;反之,京東雖然上市,可能也面臨著進一步融資的需求;最壞的結果,是在市場壓力、阿里競爭的雙重挑戰下,較長時間地推遲上市,這樣勢必導致京東進一步向騰訊、或者其他投資者融資,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變數。
第二戰激戰增長時間窗
中國電商市場的增長正在接近后半場。什么算成長型行業?如果這個行業增速低于中國名義GDP增速的2倍以下(2013年相當于20%左右),既可認為失去成長性,由此看來:
B2B市場的戰爭早在5年前就基本結束,因為其成長性早就下降到30%以下,阿里在其高點上市,后又在其低點退市,可以說“涮”了一把投資者;而在C2C市場,1年前也基本到達這個頂點,增速減緩是大勢所趨;所以,支撐中國市場增長的,主要是B2C市場。據艾瑞統計,2013年該市場仍有39.4%的增速,2014年則下降到31.5%,2015年下降到28.9%,2016年逼近20%的轉折點。
也就是說,B2C市場的快速成長期也僅有2年而已!這種情況下,無論是阿里,還是京東必然會在該市場進行激烈對撞。這時候,京東的弱點比較突出:
一方面,我們看到,京東過于依賴數碼產品。近期,阿里不斷在試水C2B,學習京東進行新商品的首發,都是在迂回與京東競爭。比如,最近在手機方面,阿里與中興、華為、HTC、魅族等進行了較為深度的合作預售。需要注意的是,在網絡手機銷售方面,京東占據整個市場的60%,手機銷售也占據京東總體自營業務的2成以上;大家電、IT產品市場份額占比也在全行業5-6成……3C產品占京東比重超過6成!京東總體上,還是一家網絡3C商城,這也是市場給予估值相當低的原因,開放平臺業務還有待與拍拍等整合發力。
這時候,如果阿里對3C品類給予較大的補貼力度,特別是壟斷性買斷上游手機、PC和家電熱銷產品對京東的壓力是巨大的。需要注意的是,京東每類3C產品里,特別是手機、PC等產品,爆款產品(基本等同于該品類里的首頁展示產品)銷量預計占比50%-70%不等,比如,手機熱銷產品不超過15款,買斷這些產品的上游資源的經營權,對于阿里來說成本壓力并不大,對京東卻壓力巨大。
另一方面,京東的核心優勢在于物流+正品,天貓和京東在這方面有較大的差距。但是,如果細分下來,京東的優勢則會非常小了:因為,京東的物流建設成本巨大,這種優勢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阿里的菜鳥建設短期內無法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阿里、品牌廠商和順豐等結成合作,只針對爆款產品、在一線城市實現當日送達和品牌承諾的話,其實就已經壓制了京東50%左右的收入來源,大幅消減了其優勢。近期,阿里收購了美國速遞公司ShopRunner之后,也不排除其在國內一線城市自建物流的可能。
從這兩方面來說,京東必須跑得更快——除非阿里主要精力全部轉移到了其它領域,不在B2C市場深耕,這種可能性不符合馬云的任我行的一面——臥榻之下,豈容他人酣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