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事既有技術含量,又有運氣成分,而且成功概率和中彩票的幾率一樣低?我找到的一個答案是:秒殺。"白領王先生對自己沉迷的"秒殺"行為作了Cye.com.cn分析:"第一,這個字眼抓住了人們貪便宜的心理;第二,網購已有特定的消費人群,并且成為他們的主流生活方式,這么一來商家的商業動機就很明顯了,隨著搶拍人數的增加,最后勝出的難度系數也在提高,就像玩彩票一樣。"
"我曾經搶拍過上百次,只成功過3次。拿到自己心儀的東西,感覺就像合法搶劫,過程非常有趣。雖然我非常清楚商家在一次次搶拍的過程中,很自然地從成本回收過渡到盈利階段,我們就是充當了'陪太子讀書'的角色,但是心甘情愿。"
消費者當心"被秒殺"
君永律師事務所律師宋昌江
"秒殺"本質其實就是限時限量的促銷行為。事實上,國家早已出臺法規對此嚴格監管。例如商務部等五部委聯合出臺的《零售商促銷行為管理辦法》要求,零售商開展限時促銷活動,應保證商品在促銷時段內充足供應;零售商開展限量促銷活動的,應明示促銷商品的具體數量等。而這兩個條件,很多"秒殺"網店顯然沒有做到,打了一場擦邊球。
消費者應該冷靜對待"秒殺",事前詳細了解商品情況、商家資質等,避免無謂的花銷;"秒殺"后要注意索取發票或其他購物證明,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以法律手段維權。
品牌中國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穆峰
"秒殺"是一個多方共贏的游戲,買家可以用低價拍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商家則以微小的代價完成了產品的促銷,而交易平臺則名利雙收。但任何商業活動都有其必須遵守的規則,如果沒有制度的保障,"秒殺"對消費者來說,恐怕很大程度上只是為商家做了回廣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