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烈做多沖動的地方政府與貪婪商人合謀醞釀了一個空前的房地產泡沫,未來10年中國城市化浪潮的現實警鐘。
4年前的一天,在北京做城市運營規劃的李國平來到天津,一位縣級官員開著車把他拉到了遠郊,指著車窗外的鹽堿地說:這是一個我們從未經歷過的時代,能不能幫這兒策劃下,造個曼哈頓或者地中海小鎮出來?
荒野之上的可能性改變了中國的地理版圖,也打破了內地經濟的引力平衡,李國平隨即成立了顧問公司,全力參與到一場造城運動中來。與他一道的還有碧桂園、綠地、富力、恒大、合生創展、陽光100等幾乎所有一線房地產開發商。在過去5年時間里,這個京津之間的廣闊腹地出爐的造城計劃幾近北京與天津2009年住房銷售量之和。
在房地產商的計劃書上,中國未來十年史無前例的城鎮化,將給他們帶來數不盡的財富。自2010年兩會以來,城鎮化已數次被最高決策層表述為提振內需的長期利器。6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上海進一步指出,城市群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現代交通網絡,把中心鎮發展成中小城市,與大城市形成有序分工、優勢互補的空間布局。李克強認為,這既可避免城鎮過于分散造成的土地浪費,亦可避免特大城市過于膨脹造成的“城市病”。
北京顯然就是“城市病”的典型案例。過去十年間,北京吸引了全國最優秀的年輕人,但這里土地資源的瓶頸已經顯現:盡管在不斷“攤大餅”,自2004年北京住房銷售面積攀上2200萬平方米大關后,5年來一直未有進一步突破。而與此同時,2009年的住房銷售額卻已是2004年的3倍多。兩個數字的疊加暗示了北京有巨大的購房需求未被滿足。
瞄準這些需求,京津之間城市群的布局早在5年前就漸次展開。只不過,手握土地的遠郊區縣政府有改變城市形象的憧憬與雄心,卻缺乏資金與經驗,他們紛紛賦予開發商龐大空間來描繪城市新藍圖。
這其中,位于天津寶坻區的京津新城是中國內地最早的由開發商打造的“新城”。作為亞洲地區最大的別墅區,這里在短短幾年時間聳立起了五星級酒店、溫泉城、商業街和高爾夫球場,以及在荒野上建起的數千棟歐式別墅,面積相當于33個天安門廣場。
但在6月1日傍晚,當《環球企業家》記者來到這座別墅之城,看到的卻只是凄冷的景象。夕陽下最后一對新人依偎的剪影被攝影師成功定格后,作為免費布景的這座幾可亂真之地中海小城也結束了一天中不多的喧囂,蒼涼而悲情地隱入暮色之中。這個最初為50萬人居住、生活、娛樂而設計的新城如今正上演著凄涼的空城計。
據有關媒體報道,國家電網公司近期在全國660個城市的調查顯示,有高達6540萬套住宅電表連續6個月讀數為零,這些空置房足以供2億人居住,也動搖著整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根基。那么這些空城如何而來?
環繞在京津之間的那些超級大盤,或許能給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