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開復現在的傾向主體是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是補充。
因此,開發有趣、實用的產品成了創新工場切實可行的目標。“豌豆莢”手機精靈軟件即是例證。
李開復不厭其煩地詮釋“創新工場”的理念:(天使投資+創新產品)×規模化。然而,天使投資和規模化統統缺席,現在唯一面世的僅僅是還被稱作91助手的山寨版的“豌豆莢”軟件。
心理學研究表明,超過110人的公司就會產生很多“階級”,企業氛圍就不會很好。李開復推崇這個結論。因此,他一直強調希望做一個非常松散、非常平等的公司,而不是非常官僚的公司。“108將剛剛好。”
然而,據了解,現在工場工位都不夠用,甚至兩個人擠在一個工位上干活。最近要搬到第三極,面積是現在面積的4倍。公司大了,人員多了,官僚化了,李開復又將如何面對?
李開復曾經提出:“我們的目的就是讓我們的每一個員工趕快離開,而不是讓他們留下來。因為他們離開了,就意味著創業成功了,公司上市了。”
這是李開復希望永遠保持一個充滿活力的適合初期創業的平臺的設想。而據記者了解,每年都會分六七十個人出去,然后再招六七十個人來的想法,現在也并沒有實現。
另外一個讓他困惑的地方是“其實今天中國的青年人都想創業,但是都想做老板,卻不想參與別人的創業。”
以至于他想拉攏一些優秀的人創業,可是“他們一部分人覺得工資太低,一部分人覺得風險太高,還有大部分人覺得我不是老板,我是幫你打工,這些錯誤思維其實也是現實,造成你很難招聘一個團隊。”
他聲稱參與創業,然后再主導創業是一個更健康模式。實際上,創新工場并沒有招募到一批理想的牛人。
李開復轉而“招聘最有能力最有潛力的創業者和工程師,我和我的團隊會指導、培養他們,除了我們自己做創業教練外,我們的知名投資人也會抽空來指點公司的精英團隊。”
富士康科技集團郭臺銘、聯想控股的柳傳志、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俞敏洪、YouTube創始人的陳士駿這樣成功傳奇的明星創業者中真的有時間來共同輔導創新工場的青年創業者?事實上,關于他們和創新工場的親密接觸的事宜鮮有耳聞。
“我們一年之內肯定會募集到這8億,然后在五年內花完。”李開復接受媒體采訪時放出狠話。記者經多方渠道了解,無法確切知道這8億元的投資一年內是否真的已經全部到位?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