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這樣的只是特例,不過有消費者反映,對團購群體的不熱情,上菜慢,菜量少等等問題,也在團購紅火幾個月后逐漸明顯。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群體開始團購,慢慢的記者也發現,幾戶每家參與團購的餐廳都設有一定的門檻。天河北一間新開的茶餐廳因為打開知名度的需要,近期參加了一些團購網站的活動。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每餐只有20張桌子是留給團購顧客的,消費者團到優惠券之后,需要提前預約登記才能消費。而據透露,活動時,有上千名消費者參與團購,這樣一來,不少消費者即使團上了也要等一段時間。
而另一方面,原本以為“團”到了大便宜,卻讓不少消費者成為“團奴”。上海一4A公司職員小龍從8月份起慢慢養成了每日“觀團”的習慣,通過每天瀏覽各團購網站推出的特價團購活動來選擇性地消費。不過,隨著她參與團購的項目越來越多,也開始遇到一些消費上的問題,由于是先付費后消費,如果不按期消費,錢就等于白扔了。這些有的是沒時間去,有的則是排不上隊,因為消費團券大多需要提前一到兩天預約,團的人多的項目總是預約不上,商家總是以“已約滿”為由讓小龍過幾天再約。還有幾次則是約上了,但臨時有事又放棄了。就這樣三番五次一拖再拖,團券就成了廢紙,小龍仔細算了一下,按照團購的實際付款以及自己實際的消費情況來衡量,并沒有真正“賺到”,因為大量的花錢后實際前往消費的次數卻相當有限。“現在經常頭痛的問題是,如何趕緊把這些已經付了錢的團購券給花掉。”
團購網站門檻低質量參差
媒體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國內只有三五家團購網站,目前,國內團購網站呈現爆發式增長,據會上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我國首份團購行業報告———《2010年中國網絡團購調查報告》最新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8月底,國內初具規模的網絡團購企業數量已達1215家。而截至9月底,國內團購網站總共超過1500多家。
團購網站成了新型的盈利模式,但對消費者而言“未消費、先付款、不退款”的模式,并不像此前淘寶等由第三方平臺一般能保障到自身權利。有調查顯示,目前,有30%至50%的消費者因各種原因(如工作忙,時間過期、預約不上等)未能及時進行消費。而未消費的款項,團購網站并不予以退款。如網站活動團購了1000人,其中將有300至500人可能因各種原因不能前往消費。如果每一單團購消費款項為100元,則會直接有3萬至5萬元作為毛利落入團購網站的口袋。也就是說,大部分團購網站正是靠這些“未消費、不退款”來進行贏利,只要發起一次團購,就會有30%至50%的未消費款項成為團購網站的囊中之物。
據熟悉網站操作的人士介紹,要經營團購網站,必須取得電信與信息服務業務經營許可證(ICP證);同時網站經營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等相關條件。而事實上,目前絕大部分的團購網站并不具備相關條件。“60元注冊域名空間,30元獲得網絡源代碼,很多網站的啟動成本不超過萬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團購網站的進入門檻低,造成了質量的參差不齊。根據315投訴網的信息顯示,近期網購投訴同比增加近9成,主要集中在團購方面。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