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信用認證可望“洗牌”團購市場
近日,國內首個《電子商務信用認證規則》由商務部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布,團購網站是此次信用認證的重點。
張閣表示,需要具備相關資質和認證證書的“準入門檻”,使一些注冊資金低、信譽度低、經營不規范的團購網站遭遇“信用風暴”,甚至將被淘汰出局。
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項目主管王策說,認證結果公示后,消費者可能會優先考慮有信用認證的網站。規則雖然不強制規定誰能做團購,誰不能做,甚至也不會強制經營不好的網站退出。“但無疑的是,團購網將被迫大洗牌。”
首批獲得團購信用認證的網站總計29家。團購網站申請信用認證的條件是“網站經營企業注冊資金不低于50萬元,網站日點擊量不低于1萬次,近三年無行政處罰和不良信用記錄”三項。
“隨著信用認證規則的發布,有可能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國內網購行業混戰的局面,團購網站市場可能迎來拐點。”作為第一批獲得信用認證的團購網站,拉手網CEO吳波說。
商務部信息化司副司長蔡裕東表示,發布信用認證規則,是加強我國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保障消費者權益的一次有益嘗試。
信用認證是不是“殺手锏”?
盡管如此,也有網友認為,對信用認證的作用不能估計過高。
“信用認證不是法律法規,也不是行政規章,雖然有政府主導的公權力介入,但不具有權威性。”一直關注此事的云南華度律師事務所主任蔣天勝說,團購網站信用認證只是個“軟門檻”,只是從網站信用建設上引導團購市場,樹立用戶信心。
方盈芝介紹,美國的團購網站注冊登記時,需要提供詳細的身份證明、地址、辦公地址、服務類型等信息。在經營過程中,政府會通過信用評級進行嚴格監管。付款后未收到商品的消費者,可以向美國政府有關部門設立的網絡欺詐投訴中心投訴。該中心接受投訴后,由標準普爾、穆迪、惠譽等第三方分析機構進行信用評級。一旦構成欺詐消費者的行為,網站有可能面臨高達上億美元的巨額罰款。
信用認證公布后,行業標準、準入制度、資金標準等門檻如此之高,讓一些小本起家團購網站頗感寒意,小型團購網站想要繼續生存下去更加不易。“愛團購的微博”說,不夠這個標準,小的團購網站就沒有誠信?大的團購網站就不存在欺騙顧客的情況?規范行業信用并不是把一些小的團購站點拒之門外!
“信用認證不應是評判團購網站是否正規經營的唯一標桿。”中國團購在線東莞站總經理趙笠忠說,自己管理的網站自2006年開始創業,經歷了初創的艱辛,通過誠信經營,雖然沒有申請信用認證,但年銷售金額已超億元,目前是東莞最大的建材團購網站。“應該細分市場,給草根創業、具有成長性也誠信經營的小團購網站一些生存空間。”
“薛東陽”網絡銷售博客認為,由市場和用戶決定網站的信用等級比信用認證更具有引導意義。企業把精力全部放在提升網站質量上,政府把精力放在規范和疏導市場,這樣團購企業才會更好發展。
第三方分析機構“易觀國際”發布的一份預測報告指出,到今年底國內團購市場規模將接近10億元。工信部、工商總局和質檢總局正在醞釀出臺相關監管措施,對團購市場進行約束管理,在“多管齊下”的政策法規下,引導團購走向正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