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中國: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企業應該如何打造有競爭力的電子商務運營體系?
李鐘偉:目前多數互聯網企業,從市場本質上來講,可以看為兩大種生意,一種是“賣貨”的,第二種就是“賣流量”的。從現在來講,有兩種趨勢,賣貨的人正在嘗試著賣流量,而賣流量的人也在嘗試賣貨。比如說京東、麥考林都在開放平臺,典型的例子就是讓別人在它的平臺買賣,當別人在它的平臺上賣貨的時候,它就變成了賣流量了;新浪前一陣,搞了糯米去做團購,它變成賣貨的了。將來他們互相都有一些對方的殖民根源在里面,不會那么純粹。因為我國的商業發展本身有個特質,什么容易成功,企業就會做什么;而不是我是什么,我做什么,否則我們有些企業就不會號稱模仿殺手了。
價值中國:在B2B、B2C、C2C三大電子商務模式中,您有個觀點是“從將來的長期趨勢看C2C是不會存在的”,您做這個判斷的根據是什么?
李鐘偉: C2C不是不會存在,但是我認為未來的主流核心是B2C,其實這在實體經濟當中已經證明了。在實體經濟當中,最后是公司和企業在服務消費者,而不是供應商、個體戶在服務消費者,它充分說明了,如果你想為消費者提供非常好的產品跟服務的話,你必須有組織的力量,一個好的組織能把服務放好,而不可能依賴一個供應商、個體戶來做好這件事情。
這種模式會繼續在電子商務平臺,但它不會是主流,這就是我的判斷。
價值中國:京東商城的劉強東認為2012年至少會有5家大型B2C電子商務公司慘淡收場,同時倒閉的中小B2C將超過幾十家。您是否認為目前B2C市場是否存在泡沫,您對未來的B2C市場格局怎么看?
李鐘偉:從現在來看泡沫是存在的,從長期來看是不存在的。所謂的泡沫一般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最慘的泡沫,這種泡沫之后,就是衰退;還有一種就是泡沫式成長。比如說就像電子商務一樣,今天對電子商務的熱情也許是很多,不管是投資還是別的,都好像是電子商務都達到一萬億的規模,但實際上沒有,它只有5000億。但是未來這個1萬是達得到的,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泡沫,就是成長中的泡沫。從目前來看,這種成長中的泡沫一、兩年內還是會被放大的。
B2C市場格局的核心,其實是由消費者數量是否激增來決定的,到最后會形成幾家非常大的龍頭企業,但是這些龍頭企業也占不到那么大的銷售額,這就是我最基本的看法。
價值中國:ShopEx是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軟件及服務提供商,目前中國排名前1000位的電子商務企業中,80%以上都在使用ShopEx提供的軟件服務平臺,很多人只把ShopEx看做是一家軟件企業,您對ShopEx未來的發展是怎樣的定位?
李鐘偉:我們公司口號就叫做電子商務界的“新微軟”,我們的口號就兩個:第一個是每個公司都能用好ShopEx;第二個是每家企業都能夠用ShopEx做電子商務;尤其是后一句是我們未來的夢想。
價值中國:ShopEx提出了“全網商務營銷”與“全程電子操作”相結合的電子商務企業運營管理模式。這一運營管理模式是基于什么樣的理念提出的呢?
李鐘偉:“全網營銷”這個概念可以這樣來理解。最早,大家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就是把人吆喝到這里來買東西,但是在這兩年中,電子商務公司轉變為到人多的地方去賣東西。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有消費者會去的地方就開商鋪,然后讓消費者來買,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好像銀行一樣,你去看所有的銀行都有柜臺,所有地銀行都可以讓用戶存錢。但是如果銀行要追求效能的話,肯定不能讓每個分行獨立收款或者獨立放貸。所以做電子商務也一樣,一定要通過某種技術手段,把它在互聯網開的所有的分店的商品信息、庫存信息、訂單信息和會員信息進行集中化的操作,這樣才能帶來效能。
價值中國:你們向90%以上的用戶提供免費軟件平臺服務,你們如何為自己的企業贏得價值?
李鐘偉:我們有一個基礎產品,可以免費提供給大家,這個對于一些小型企業或者剛剛做電子商務的公司,或者不準備大規模準備試水方式的企業來講,是比較合適的,但是,企業如果要把生意做成的話,他們可以使用我們的服務或者使用我們更高的版本來做。
價值中國:為了進一步做大電子商務企業,你們有怎樣的打算?
李鐘偉:坦率的講,我們到目前為止做的最主要或者最有價值的一件事情就是使電子商務公司的技術成本降低,然后我們現在主要是在做一些能夠讓電子商務企業在運營和管理成本降低的事情,我們在企業整個供應鏈上面做工作,明年我們可能還會計劃做無線業務,無線給我們客戶的最大價值會是讓我們的客戶在營銷上獲得更低成本。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