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
大網店已簽了長期協議中小網店消化成本只能提價
據業內人士介紹,快遞漲價對一些大公司來說沒有什么太大影響,因為大公司基本都是和快遞公司簽為期較長的協議的。此外,由于運費占成本甚微,快遞上漲對消費者購買大件商品來說影響不大。比如一部索尼A845相機網上普遍叫賣1800元,但在實體店目前價格為1999元,快遞漲價幾塊錢對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影響不大。
然而,對中小企業及小網店主來說,快遞的一舉一動都關系他們的生意狀況。由于快遞費漲價,一家名叫“天天天藍”網店生意就差了不少,“這段時間總的算起來大概少了一兩成買家,本來大家網購就是圖個便宜,但如今加上不斷漲價的快遞費,省不了多少錢”。
面對這一情況,網店小老板一族往往通過各種法子把快遞成本融進商品價格里面。據“天天天藍”網店的小老板透露,雖然有些商家快遞費依舊寫著“同城5塊,外省10塊”,“但快遞漲了,我只能把成本算在利潤里,提高銷售價,讓買家來埋單,這一現象在網購里面很普遍”。看來,快遞業的漲價最后還是由消費者消化。
暨南大學小王以前經常在網上買些小物件,比如說眼罩、書籍、電腦小配件等等,但后來他發現,買一個眼罩花4元,但是快遞費卻要10元,為一件東西掏運費很不劃算,于是漸漸減少“出手”的次數。小王表示,現在要不就看中幾件物品一起購買,要不就找同學一起團購,“大家在同一個網店看中東西的話,合在一起寄過來只算一個起步價。如果湊不齊的話,就只考慮那種包郵的商品了。”
據艾瑞調研數據統計顯示,用戶在購買不同價格段商品時,對快遞費用的需求是不同的,購買低價位商品時,對配送費用十分敏感,購買高價位商品時,對配送質量更為關注。因此,快遞費用上漲,影響較大的是以淘寶C2C平臺為主的中小網店。
縱深
電子商務公司介入物流成本倒逼民營快遞夾縫中求存
近幾年,電子商務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據了解,全國有1200多萬家網店,1.4億多個網購用戶,這為中國快遞業提供了巨大的“驅動力”,而快遞行業的營銷額也每年以兩位數字的比例增長。
在電子商務開始越來越多、越做越大時,加上秒殺、團購帶來的網購業務洪峰對快遞運力和物流業服務能力提出挑戰,電子商務的一些“大佬”也開始試圖介入物流這一領域。前不久,阿里巴巴集團公布了其物流戰略,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投資200億至300億元,逐步在全國建立立體式倉儲物流系統,從而爭食物流這一巨大的利潤“蛋糕”。
內部成本不斷攀升帶來的“鴨梨”,外部電子商務公司的“攻城略地”,國內的快遞業的生存環境開始受到新的挑戰。對于利潤來源,業內人士表示,快遞業一般來說主要靠收件利潤,而派件利潤幾乎沒有,再加上一些地方中小企業的加盟費用,快遞公司的賬本看起來“淺顯易懂”。
廣東港中能達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亞春介紹,目前,快遞行業運營模式主要分兩種,一般來說,不管收不收“取件費”,收件都是有償服務的。但派件卻根據公司不同而分兩種做法:免費派件與有償派件,像“四通一達”(申通快遞、圓通速遞、中通速遞、匯通快運、韻達快運)即是免費派送,但港中能達一直堅持有償服務,鄧亞春認為,有償派件才是公司良性發展之道。
而對于電子商務與物流渠道互相“介入”的情況,廣東物流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馬仁洪告訴所持的觀點是“讓最專業的人做最專業的事”,沒有必要搞電子商務的都自己搞物流,這有時候甚至會造成“資源浪費”。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