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形成新型的農產品流通模式,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
我國農產品交易鏈及其通路過程存在環節多、復雜、透明度不高、交易信息對稱性較差等問題。產業發展的基礎是生產,但市場和流通是決定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農產品流通不暢已經成為阻礙農業和農村經濟健康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乃至農村穩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農產品的賣難及農產品的結構性、季節性、區域性過剩,從流通環節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信息不靈,盲目跟風。市場信息的形成機制和信息傳播手段落后使農戶缺少市場信息的指導。二是農產品交易手段單一,交易市場管理不規范。現在傳統的方式主要是一對一的現貨交易,現代化的大宗農產品交易市場不普及,期貨交易、遠期合約交易形式更少。通過建立以計算機聯網為基礎的農產品市場信息網絡,實現網絡營銷和網上支付。保證了各地農產品銷路暢通、供銷協調,擴充農業信息量。透明化的價格可以提高網上交易量從網上獲取產品和價格信息將增加產品的可比性和價格的透明度。由于不同地理位置產生的價格差別也將因不斷增加的競爭而減小。這將在生產資料價格上有利于農民,但是不利于其所生產的農產品價格。這就造成這樣一個特別的現象:哪里存在許多有差別的農產品并有經常性的供給,哪里就需要生產資料供應專家為其服務。
生產商可以通過一個安全的市場獲得收益,采購方從有保證的供應中受益,農業生產者可通過網上貿易受益,越是完善的網上市場越能為農民創造利潤,甚至一些網站提供運費計算器,這樣可以使交易者在價格、質量和運費之間選擇最佳的組合,提高了農業效益。還可以把基于信任的個人接觸的銷售模式移植到網上,提供訂單、合同的流轉和管理,從而帶動與農產品銷售相關的金融、物流、交通、運輸、電信等第三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綜上可見,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先進的生產力,在提升農業的產業化程度、農業結構調整、降低農產品交易成本、擴大農產品市場銷售范圍和渠道方面的優勢和潛力是不容忽視的。我國農業電子商務正向著專業化方向發展,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可能全部替代傳統業務方式,通過電子商務整合和優化供應鏈、提高服務的品質、降低營運成本,而電子商務作為農業產業化經營的載體,為農業產業化服務。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