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逐鹿“開放平臺”
李開復認為,無論是Facebook還是Twitter的平臺都空前成功,開放是互聯網的必然之路。從自己玩,到一起玩,這是個巨大的變化。國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到這次“開放潮”。
2010年5月14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表示,公司企業內網將在3年內向社會開放;2010年9月2日,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在“百度世界”上宣告推出百度應用開放平臺;2010年11月16日,新浪在微博開發者大會發布開放平臺,表明了與開發者一起運營“微博新大陸[18.51 0.22% 股吧]”的意愿;3Q大戰后,騰訊宣布開放微博、QQ空間、財付通等API,此后又宣布開放QQ團購平臺。
馬化騰發出的“反思”宣言稱,騰訊將進入半年開放轉型期,2011年6月會看出結果,騰訊將從客戶端模式向服務式轉型,并對外部開放。馬化騰稱,騰訊需要學習Facebook向第三方完全開放的模式,向一個開放和分享的上游平臺方向發展。
此外,人人、當當、360、盛大等也在各自領域推出開放平臺。“2011年中國互聯網的關鍵詞一定是開放,只有開放才能共贏。”360董事長周鴻祎說。
資深互聯網專家洪波認為,巨頭們爭相開放,是因為它們希望在與更多的人分享它們已有的資源的同時,為自身建立起更穩固的產業鏈條。“企業總是喜歡稱霸,業務做得大而全,但是最終會碰到‘天花板’,不可能做所有東西,而用戶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了,這對用戶、平臺提供商和第三方來說都是好事。”洪波說。
蔣濤認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手持終端的出貨量已超過PC,在硬件技術和行業發展程度上,開放平臺外部環境已經成熟,互聯網巨頭逐鹿開放平臺的時代已經到來。
是否真開放?
但對于開放平臺的質疑一直沒有停止。
“中國互聯網企業已在開發平臺上白白浪費了兩三年光陰,盛大、百度是盜用了Facebook、iPhone的開放概念,其實是‘四不像’平臺。”謝文舉例說,百度的“即搜即用”,只是中間少了一個到官方網站去下載的環節,能說明對國內互聯網行業有何革命性意義嗎?
謝文認為,真正的開發平臺應該不僅包括接入第三方應用,還包括真實的人際關系傳播、用戶數據交換、真實的消費,不同網站之間是相互依賴,相互補充,各自的生存以其他網站的生存為前提條件的關系。
謝文說,騰訊和百度“從天上到地上”產品線非常長,當第三方可能觸動平臺提供方的利益時,肯定就會受到限制。
“讓騰訊開放,的確很困難。過去,它的思維模式是,要建立一個完全自給、自我控制的帝國。如果按照馬化騰的‘馬八條’逐步向開放轉型,將涉及到整個公司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的變革,不可能在朝夕間完成。”洪波認為,作為上市公司的百度和騰訊推開放平臺會受到資本市場的壓力。
“我們最恐懼百度和騰訊‘釣魚’,就是它們提供平臺讓我們來做產品,但是當產品有了市場后,它們自己就拿去做,我們只有死路一條。”一位開發者說。
對此,淘寶表示,淘寶的角色最終定位是“電子商務基礎服務商”,淘寶和合作伙伴不是爭食的關系,只要合作伙伴能做的,我們就后退一步。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