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分析師吳雪飛談到,團購網站處于燒錢期,目前還是發展的初級階段,盈利模式缺乏差異化,競爭需大量后期投入,短期內很難盈利。團購行業的軟、硬件設施都不是十分完善,用戶粘度、誠信問題、虧損問題都有待解決。雖然有些團購網站達到了納斯達克上市的硬性規定,但仍面臨制約行業發展的種種瓶頸。
自去年以來,知名團購網站頗受資本青睞,頻頻獲得風投資金。與之前狂投廣告不同的是,近期獲得融資的團購網站大都宣布要將資金用于提升自身的管理、服務水平、擴大規模等,而對于廣告的投放比較慎重。記者了解到,事實上一年以來團購行業的盈利情況并沒有令風投們感到滿意。
業界普遍認為,接下來團購企業融資將會比較困難,行業洗牌在逐漸臨近,不少團購網站已開始考慮轉型。吳雪飛表示:“團購行業競爭門檻已被資本快速抬高,導致泡沫的產生。具備規模的團購網站經過多輪融資,以保障在市場的領先地位,而中小團購網站很難維持在全國的布局。”
從百花齊放到十強爭霸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從2010年底至2011年6月底,中國網絡團購每日覆蓋用戶數量從1800多萬增至4200萬,總體呈上升趨勢。但“3·15”期間團購行業存在的許多問題被媒體曝光,影響了消費者對團購行業的信任,用戶人數有所下降,隨后在4月份以后又呈穩步上升趨勢。
2011年1月,我國團購網站數量為2630家,而截至2011年6月底,我國團購網站數量已經上升到5300家。二季度以來,團購企業以平均每日10家的速度快速增長。
2011年上半年,網絡團購企業數量、用戶數量都呈迅速增長的趨勢。與此同時,團購行業的盎然春意也引得一些互聯網巨頭按捺不住,紛紛涉足。高朋網高調入華,奇虎360、百度先后涉足團購導航領域,在線旅游網站攜程、去哪兒紛紛推出團購頻道。互聯網行業爭相涉足團購,加劇了團購行業的競爭。
“國內團購網站看似千家齊放,實則十家爭鳴。”互聯網創業者黃詩樵告訴記者,團購前五強占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而前十強占據了九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縱觀全國數千家團購網站,除去那些賠錢賺吆喝的,以及沒有良好的用戶基礎、缺乏長遠規劃的網站,真正健康運轉的企業為數不多。
易觀國際分析師韓東東介紹,去年規模擴張是中國網絡團購市場的發展基調,經過一年鋪天蓋地的廣告轟炸,團購市場的領先陣營逐漸穩固,市場進入的資源門檻和服務門檻已經被大幅推高,“隨著網絡團購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細分市場價值日益凸顯,一批專注于垂直行業的團購廠商正在高速發展。”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