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生活是大趨勢 成規模的社會化網絡應該都往在線生活方向發展,在線生活意味著有大量的商業服務、大量的商業廣告可以進來。不跟在線生活融合,說明企業的商業模式是有問題的。騰訊提出在線生活戰略,新浪微博提出構建生活平臺,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在線生活將是一個大的潮流。毫無疑問,天涯社區也必須迎合這一趨勢往上走,不能局限于成為一個影響力比較大、社會話題比較突出、娛樂八卦話題比較多的社區。 “天涯人”除了有發帖回帖的需求外,也有商務服務、玩游戲、買東西的需求,如果天涯不滿足這些需求,這些忠實的用戶可能會流失。假如天涯不做微博,核心的意見領袖可能會跑到別的地方去。我們希望天涯既能滿足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時又有自己的文化價值觀;既希望有一些人文內涵,但又不能過于陽春白雪。天涯不僅僅是一個聊天廣場,也不僅僅是一條購物街,而是一個集合社交、商務、游戲、新聞為一體的高品質CBD,我們只提供場所,不做物流,不向用戶收錢。這非但不會破壞用戶體驗,反而會強化或者優化用戶體驗。 與此同時,我們意識到本地化是商務服務的核心所在。為了實現本地化,近幾年我們一直在布局區域社區,每個省,每個核心城市,我們都建立了分社區。區域社區與區域門戶不一樣,它不需要太多的編輯,當地網友自發聚集起來之后,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個區域社區。人以群分,物以類聚,區域化、行業化、垂直化的社區容易與當地的商務服務結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這是一個大趨勢。社區+商務服務正在成為一種非常好的組合。 社會化網絡 是企業網絡營銷的最佳平臺 社會化網絡是網絡整合營銷的最佳平臺,企業借助社會化網絡能以比較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效益。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網站,但是很少人會去看,如果要讓很多人看到,則要花很多錢買百度的搜索廣告。因此,最好的方式是進入一個人際關系平臺,構建自己的地盤。例如,Facebook上的PAGE,Twitter的企業賬號,人人網的人人主頁,新浪的企業微博,豆瓣的豆瓣小站,天涯的企業空間。 天涯是國內最早推出企業空間的,企業可以在企業空間整合很多內容,比如發布信息、播放視頻廣告、開展電子商務、組織公益活動。網絡社區能將口碑傳播效應放到最大,如果Cye組織者策劃到位,能形成一個傳播風暴。天涯曾聯合娃哈哈組織了一個支教活動,通過網民海選支教,把企業行為變成公眾活動,迅速引起社會關注。天涯既可以幫企業構建一個地盤,又可以放大傳播效應,當然,也能匹配必要的路牌廣告針對不同的人群。 事實上,靠門戶式的硬廣告展示效果并不好。據說有企業花了100萬元廣告費在某門戶網站做廣告,點擊量只有十幾個。當門戶網站的廣告額做到二三十億的時候就會觸碰到天花板,所以它必須尋找一個社會化網絡實現商業突圍。 網絡營銷如何規模化、標準化是一個大問題。有標準化的產品就會有規模化的效益,谷歌靠一個技術平臺一年收入幾百億美元。假如每個客戶都要一一做策劃,那么整個商業模式就不算太成功。我們必須推出標準化的產品,讓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企業進入這個平臺。 實名社交不是唯一的選擇 在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實名社交只是網絡社交的一種形態。中國還沒有出現像Facebook一樣成功的完全實名的社交平臺。新浪之所以在實名社交領域走在了前列,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強大的運營能力。從文化特性上看,實名社交不完全適合中國,中國人天生含蓄,這決定了中國網民更愿意穿著馬甲說話。人有多種角色,現實中有一個真實的名字和身份,但是在網上可以有好幾個角色切換不同的馬甲做不同的事情。天涯有一個著名網友,叫赫連勃勃大王,他是煮酒論史的版主,同時是一個著名的歷史方面的意見領袖,但現實生活中他是深交所一本雜志的主編。 虛擬社會里彼此不知道對方真實身份的現象仍會繼續存在,但我們也意識到隨意注冊馬甲的文化會影響天涯的生態。如果一個人可以造上百個馬甲甚至上千個馬甲,其操縱言論、惡意攻擊他人的跡象就會很明顯。這樣一來,必然損害社區的公信力。天涯一直致力于構建可信的網絡世界,不斷地跟網絡黑勢力作斗爭。前段時間許多網友反映天涯上不去了,就是斗爭的一個結果。 實名制是對付網絡黑勢力的一個終極手段。實名制能讓用戶發言更謹慎、更可信,它不僅符合互聯網的發展,也符合國家鼓勵的發展方向。我們一直在探索后臺實名制,讓用戶在注冊的時候有真實的身份信息可尋。如果2012年年底前實現中國手機實名制,我們就可以引導用戶通過手機關聯、綁定賬號,實名制就會迎刃而解。 與此同時,我們也一直在摸索如何在不破壞社區生態的情況下實現商業價值。2008年,我們提出生態營銷,提倡不做假、不做惡、不掠奪。天涯要實現商業化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不能將與生俱來的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破壞掉,否則的話,天涯就不是天涯了。 IPO擇機而行 公眾一直以來都很關心天涯IPO。以前天涯IPO最大的困境在于法律結構問題。原來谷歌是天涯的股東,2010年年底我們回購了谷歌持有的股份,回購完成后,IPO的法律障礙基本消除了。至于到底是在國內上市,還是在海外上市,我們仍然在研究。 現在國內的創業板遭到很多質疑,政府也在探討為什么推出創業板后還有這么多優秀的互聯網企業選擇在海外上市。從2010年年底到現在,優酷、土豆、人人、世紀佳緣都選擇在海外上市。 海外上市與國內上市的標準不一樣,海外資本市場沒有審核制,只要股票有投資者認購,投行就敢將股票發行上市。海外資本市場不太關心利潤指標,更關心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另外,海外資本市場建立了一套科學完善的期權機制。我國的《證券法》規定,上市之前不能有不確定性股權,期權就是不定期股權。互聯網企業如果沒有期權安排,員工早就跑完了。現在全球的資本市場都很低迷,中國許多上市公司的財務誠信受到質疑,例如分眾傳媒被渾水公司質疑后,一天之內股價就跌了60%,跌得很慘。在這種情況下,對于IPO,我們只能擇機而行。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