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忙著擠泡沫的同時,“銀行系”生力軍卻低調快行。今年以來,建設銀行推出了電商平臺“善融商務”,交通銀行同類平臺“交博匯”也正式運營,中國銀行廣東省分行做了“云購物”平臺……
不是傳統電商的玩法,卻又不同于此前幾年小打小鬧的信用卡商城。
2011年之前,電商行業是草根創業者、新銳電商人和風投大鱷的天堂,但一位身跨金融與電商兩界的業內人士告訴虎嗅,今年開始金融電商要啟動了,2012年是金融電商元年。
你能看到以下明顯的跡象:
1、建行與交行開始推電商全流程金融服務平臺,有人認為這是未來建立互聯網金融云的必由之路。
2、越來越多的銀行開始建設自己的網上金融超市。現在天貓上都出現了銀行的金融理財產品旗艦店。
3、金融企業與互聯網公司開始嘗試一些不拘一格的合作,最典型就是平安、騰訊、阿里巴巴等合資成立的眾安在線財產保險公司。這是一個不開營業廳、只在互聯網上賣保險的公司。
4、阿里巴巴在今年9月宣布了新的三大戰略“平臺、數據、金融”。
5、今年以來,以“互聯網金融”為主線的一些創新企業相繼獲得風險投資。
其中第一項,建行領銜做的“電商全流程”金融服務平臺,在某些業內人看來,是一件目前量級和意義都還被市場低估的事件。它實際上是從客戶源頭抓起、從金融服務入手,建立一種以自身為中心的電子商務價值鏈,建行們希望開辟的,是與阿里巴巴模式類似、但目標客戶定位不同的電商金融市場。可以說,銀行在這一輪電商模式創新中,扮演的是將金融服務引入電商流程的關鍵角色。
銀行做電商雖然笨拙,雖然有包括基因(商業銀行是風險厭惡型,互聯網是風險偏好型)、激勵(大型商業銀行都是國有)在內的各種瓶頸,但其身上動輒萬億的資產體量,和龐大的客戶資源,一旦被撬動,甚至可能創造出一個新的電商市場。
這個“一旦”可能發生嗎?上述那位跨界人士接受虎嗅的采訪,詳細解讀了銀行特別是建行做電商的門道和訴求。
------------------------------------------------------------------------
以下是受訪者口述,虎嗅整理:
過去的十多年以來,銀行對電子商務從以前的看不起,到現在的羨慕但無從下手。去年開始,銀行做電商的方案出來后,建行、交行等一些積極進取的銀行開始嘗試。我相信,在不遠的未來,像建行“善融商務”這樣的服務會像當年的網銀一樣,成為銀行的標配。
“善融商務”與天貓、阿里巴巴B2B的運營模式非常相似:建行不做自營,而是提供B2B和B2C平臺,形成交易環境,銀行在這個環境下,為企業和消費者提供提供從支付結算、托管、擔保到融資服務,賺貸款利息和手續費。
(建行做電商)這個事情在去年醞釀、今年啟動,跟建設銀行此前與阿里巴巴的小微企業貸款合作有很大關系。
建行與阿里的合作及轉冷
去年之前,建行一直在跟阿里巴巴、金銀島、敦煌網等電子商務平臺有比較好的業務合作。這些平臺提供網商的信用信息,銀行提供信貸服務。
其中,跟阿里的小微企業貸款合作計劃是大頭,執行了兩年時間,效果非常好,小微企業在阿里巴巴的電商環境里面壞賬率非常低。阿里巴巴靠什么來降低甚至消除壞賬?本質上靠的是體內循環。它一般只會貸款給淘寶或天貓上開店的商戶,這些商戶基本上不會為一筆幾千塊、萬把塊的貸款而損失自己的店鋪。一個天貓店鋪,光押金就5萬元,而阿里小貸的平均單筆貸款是7000元,商戶要是不還,直接從押金里扣了,根本無風險。
這期間,阿里也從建行學到了大量專業的信貸風險控制的依據和方法。學完之后,它認為這里面有大量長尾機會是自己該賺取,不應該分給別人;另一方面,它肯定也意識到跟大型國企合作非常困難,部門之間的效率低,真正想做創新性強、革命性的業務,在銀行層面很難推動。
虎嗅注:關于建行與阿里在合作上的分歧,《經濟觀察報》的一篇報道曾有更詳細的描述如下:
阿里金融表示:(與建行合作小微企業貸款)這種操作在之前的確幫助過一些小微企業解決融資需求,但這樣的操作本質上還是以銀行原有的信貸操作方式為根本,所以,雖然電商平臺上的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旺盛,但是能通過銀行信貸門檻的小微企業卻極為有限,而且電商平臺上小微企業在網絡上所積累的信用并不能獲得銀行的充分認可,仍然需要擔保、抵押或者聯保等形式,這顯然對滿足電商小微企業的融資不利;而且小微企業數量龐大,融資額度低,傳統信貸操作的方式并不能高效實現他們的融資需求,效率比較低。
但與阿里巴巴合作的銀行則有不同的說法,銀行方面認為之所以出現后來合作的減少甚至暫停,和阿里巴巴漸漸希望在銀行的貸款利息中分得一杯羹、向企業收取與貸款相關的費用,遭到了銀行的拒絕有關,因為銀行認為這加重了客戶負擔,也增加了銀行風險。來自銀行的說法是,已經擁有阿里小貸的阿里巴巴開始不滿足于做一個電子商務平臺和為銀行提供企業信息,阿里巴巴希望收取貸款資金的2%作為費用。
于是,兩家之間的合作逐漸就變涼了(正式停止合作是在2011年4月)。
2010年3月,阿里巴巴拿到了小貸牌照,面向小微企業的信貸業務蓬勃發展,據報道,僅2012年上半年,阿里金融就完成了170萬筆貸款,累計投放貸款130億元。而建行被拋到一邊了,從中學到了不少經驗教訓。雖然目前這個業務量對建行來說還不足為懼,但銀行介意的是,面向企業客戶的在線信貸服務,是一塊戰略性的新興市場,有可能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競爭格局。
這種情況下,建行下決心自己搞電商。2010年下半年開始,建行就開始探索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如何在電子商務環境下提供金融服務的課題,在自己的幾十家咨詢商里征求銀行做電商的方案,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一方面以前服務于銀行的咨詢商都是傳統IT企業,對互聯網一竅不通;而互聯網企業對銀行行事規則又完全不適應。歷經一年多的籌備,才有了今年6月善融商務的高調推出。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