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團購網站歇業。
10月20日,團購網站24券在官網發布聲明稱,因公司經營業務的重大調整,公司決定暫時進入一段時間的“長假期”,“未來幾周時間內”無法為客戶提供服務。有市場人士分析,24券并非第一家倒下的團購網站,其反映的問題不僅是當前團購行業困境的縮影,也敲響了公司治理結構的一記警鐘。
24券官方微博當天轉發的一則聲明稱,24券此番停業,主要原因是老股東突然撤資,投資人與創業者矛盾升級,以及突發債權人申請強制索賠造成的。
24券現管理層在一份聲明中稱,2012年9月,老股東暗中將公司資金抽走,直接影響到日常運營活動。在協調未果的情況下,24券管理層與股東方徹底反目,管理團隊決定,“24券全員執行暫停經營,以待股東層面解決合理團隊激勵和資金問題后回復正常運營。”
24券股東、創始人杜一楠等均未對此事件直接表態。
中廣網21日援引曾經的24券創始人彭雷的話稱,“我希望他們雙方能夠盡快達成一致吧,我只能說這么多了。”
公開資料顯示,24券的股東中至少有6名天使投資者,包括美國偉高達、鼎暉投資、VOV、新加坡及馬來西亞投資者,總計投入金額5000萬美元。
24券并非第一家倒下的團購網,隨著團購行業泡沫破裂,加之今年以來外部經濟環境的日趨走低,2010年間大鳴大放、大投廣告的團購網站幾乎都已轉為低調,學起節衣縮食。
被戲謔為“商家、消費者、網站一夜情,靠投機”的現行團購網站商業模式,尚未自證成功,就連團購網站鼻祖Groupon也不例外。
有業內人士認為,團購行業入冬還不足以描述24券的窘境。24券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已進行過多輪融資,其中最具爭議的是其A輪投資者成功集團,據杜一楠此前所稱,正是成功集團強制派駐其代表人士、直接干擾公司管理層的做法,造成了雙方多次齟齬,以及一波被迫裁員。
而在一名不愿具名的股東看來,公司失敗的主要責任則在于公司管理層:“創始人經驗不足、配合不夠”,“達不到原先的目標和承諾,還要談條件。”
業內人士分析,導致24券的悲劇的原因還可歸納為以下幾點:一、公司管理制度尤其是財務較差;二、創始人團隊話語權過弱、法律意識及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三、與投資人關系處理不當。“已經不是一例兩例了,雷士照明創始人吳長江和投資人閻炎的大戰也是同樣慘痛,希望創業團隊都能吸取此類教訓。創業有風險,融資需謹慎,不能過度依賴融資輸血,最要緊的是有自己過硬的盈利模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