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區域框定在一個二、三線城市里,六度空間理論(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會不會讓社交變得更有意思?
二、三線城市的本地化社區能不能為線下商家和消費者發揮或者創造價值?
社會化的關鍵是消費者
臉書的雄起觸動了社會化的G點,于是,一些人開始蕩漾起來:PE/VC、社交創業先驅、社會化信徒以及社會化營銷者們,他們紛紛為這場社會化盛宴添柴加火。
#數據1#英國社交網絡營銷代理商We Are Social此前發布的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社交網絡市場的領先者包括騰訊QQ空間(用戶量為5.36億,下同)、騰訊微博(3.1億)、新浪微博(目前已 突破3億)、人人網(1.37億)和開心網(1.16億)等。此外,豆瓣、騰訊旗下朋友網、51.com、天際網以及街旁等也是非常重要的垂直社交網站。
#數據2#2011年期間,中國社交網絡用戶量已接近2.57億。換句話說,在中國所有網民中,約一半左右已使用微博或其他社交網絡服務。預期到2014年時,中國社交網絡用戶將占據中國網民總量的三分之二。
同時,DCCI數據調查發現,影響用戶購買行為的信息渠道分析,論壇、微博、SNS等社交媒體對用戶購物行為的影響已超越傳統報紙、雜志、戶外廣告等影響。社會化媒體正在快速影響用戶的生活與消費。同時也在與其他互聯網形式融合。
“為什么社交網絡會越來越火?”
除了眾人拾柴的原因之外,還在于整個技術環境的進步:帶寬提速、移動互聯、技術創新等等,更重要的是有商業利益的驅動。簡言之,就是社交網絡能最大 化地體現計算機聯網的價值:人的聯網。我們都知道,每個互聯網用戶背后幾乎可以對應為一個活生生的消費者。這也就解釋了,為何互聯網的流量可以變現的原 因:流量越大,就表明越多的消費者go/look through,就代表了更多的賺錢機會。
這些消費者go/look through的痕跡就漸漸累積成巨大的數據,導致了社交網絡成為未來大數據時代的三大數據源之一。圍繞著這些消費者的非結構性數據,如何及時、準確地作 出data mining顯然關乎企業競爭力,尤其帶有超強互聯網屬性的企業,比如說電商。所以,也就不難理解阿里巴巴作為國內電商大佬與目前國內最火熱的社會化平臺 ——新浪微博聯姻的事情了。
專注社會化,就是專注消費者。不管你營銷的方式是不是夠“濕”、推送的內容是不是夠勁爆、有矛盾沖擊力,還是十八般武藝俱全的全網營銷,盡管Social Marketing的理論并未最終形成,但無論它怎么衍化,都逃不掉討好消費者——傾聽、搜集、回應、跟蹤、分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