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O2O關鍵詞:本地化、服務、堅持
大而全,是目前各類網站依舊存在的通病,動輒擴張上百個地方分站,而售賣的產品又是由總部統一設計安排的,是否適合這個行業?似乎并不在他們考慮的范圍當中。
產品的功能單一、包裝過度,最終造成了客戶的反感和抵制,以為最終的效果與業務員當初的宣傳相差太大,業務員能力和專業水平的參差不齊也毀了產品的本質。
最為關鍵的是:面向不同的行業時,當前的O2O產品非常薄弱。例如:餐飲賣券、旅游賣券、影樓賣券、家裝賣券,要么就是低價賣產品。消費者無所適從,低價意味著商家的利潤減少,雖然可能有個案通過數量彌補這一點,但并非所有商家都能成功。所以以次充好的服務和產品,又幫惡性循環一臂之力。
消費者真正需要的O2O服務,是基于本地化的服務,大站在落地的時候,往往采取外包加盟的形式,或者是直營的形式,表面上看似解決了本地化,實際上連邊都沒挨著。
一個30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恐怕市場的容量,就不會是靠一個站十幾個員工或者幾十個員工能全部覆蓋的吧?為了業績考核不擇手段的拉攏客戶,又為了業績拖欠商家收入,又是一大惡行。
而每個行業之間規則又各不相同,就熱門行業而言:房產、家裝、汽車、婚嫁、親子等大宗消費的市場不言而喻,雖然有垂直網站的進入,除極個別網站有所建樹,目前市場并沒有完全喪失,而其他利潤相對稀薄的行業,卻又成為“O2O”的重災區,又出現前文所出現的惡性循環。
本地化的服務,不可能靠網站方獨立解決,更不可能靠簡單的互聯網產品來解決,在O2O面臨中國市場時,應該發動商家的力量,來解決相關問題。最終的服務,不可能由網站解決,而解鈴人須系鈴人,很多人說目前這不靠譜,其實現在微博上涌現了很多成功的萌芽,包括一些淘寶商家,都能比較好的解決全部或者一部分服務問題。
好的產品、好的服務、好的買家,這才能形成OnlineToOffline的良性循環。而網站需要做的:
1.建立合適的產品讓不同行業的商家有自我展示的機會。
2.讓商家自己運營和維護產品。
3.商家和網站均形成口碑效應。
4.讓商家和網友都離不開你的平臺,只有你的平臺才能買到好的產品和服務。
5.線上交流,線下交易
6.互聯網消費代表性價比,但不代表低價和低品質。
7.推廣代表影響力,所以請忘記流量和SEO吧。
8.堅持做下去。
后記:
很多人看完,可能覺得作者是烏托邦,實際上,文中所述均為有實際案例,而筆者至今認為能實現的比較好的是很多地方門戶網站,也恰恰不少網站已經做的很好。一個行業收入過百萬乃至千萬的比比皆是,至于轉化率么?有家裝行業商家自己能做到80%以上客戶轉化。還不是大城市。
所以市場巨大,而路途遙遠,浮躁的互聯網,任何模式,只有靜下心來做專業、深度有效的服務,專業和深度并非技術的專業,而是行業的專業和深度。這才能最終得到市場,其他一切,都是虛無。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