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國電影票房179億元,美團的銷售額占6億元。這個在外界看來很高的份額被美團認為仍有巨大空間。“假設我們3年乘以20,整個業績從55億元到1000億元,那么電影票房同比增長從6億元到120億元。這個過程整個電影票房還要漲,按現在的增速300億元都比較保守。那時我們才120億元,還沒有占到一半呢,不會在這產生瓶頸。” 美團網副總裁王慧文相當自信。
他還認為,“消費者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應該有一個完整的體驗過程。比如一個人去豆瓣查了影評,然后去時光網查了影訊,再去美團團了票,最后去消費,我認為這個體驗太糟糕了。”
為什么要這樣思考電影產品?從O2O 的視角,這樣的方式可以把O2O的三種類型區間一次做全,同時大大增加了和消費者互動的頻次——就像美團的貓眼電影的獨立產品,既有“圖便宜”的團購票,也有優惠券式的通兌票,還有客單價更高、用戶體驗更好的選座票。儼然是一個全O2O化的產品。
當然,這也是在跟隨用戶需求的不斷變化。從對低價的強烈需求,到“合適就行”,事實上消費者的邏輯已被教育的很好。“比如選座的人不在乎價格,依據不同時段不同場次,很多人選座的用戶愿意支付溢價,甚至會原價購買,而且選座的消費者很少是一個人看,利潤空間更大。”團800聯合創始人胡琛表示。
胡琛認為,消費者被引爆的邏輯,還包括賦予消費者“自由+價格”。電影票是一個無需預約的購買行為。相比于足療這種人力密集型的服務類產品,電影是一個場地密集型產品,只要可以容納觀眾,不存在預約的問題,用戶可以隨時觀影。
與此同時,手機的價值越來越大于PC。通過手機可以隨時隨地完成操作的場景,正在讓貓眼電影等移動端產品的快速釋放和崛起。
產業鏈之變
不過,這個O2O的切入點并不是一塊處女地,尤其是“選座功能”。電影O2O的市場,是一條多方拉鋸的上下游產業鏈。而電影院這套體系,也在成為O2O爭奪焦點之后,牽扯發生了很多演進和玩法之變。
先說說上游。影院想要經營賣票,首先是要求其接入一套國家指定認可的售票軟件系統。這個軟件系統目前國內共有:火鳳凰(廣東科技廳下屬企業)、火烈鳥(隸屬科研所)、滿天星、鼎新、Vista(新西蘭公司)、中鑫匯科(大地院線專屬軟件)6家公司在做。這些售票系統需要在中國專資辦備案的,統一監管,以用來統計各個影院當日的票房數據并確保其真實有效。
用一個形象的對比,就是在航空領域。院線相當于航空公司,軟件系統公司相當于中航信,這些團購和有售票能力的網站相當于攜程。
而這就導致了,曾經的團購網站,只用和院線談一個低廉的結算價格,就可以把券賣給觀眾。而選座的功能需要對接售票軟件系統,即讓一個第三方一起介入。
“軟件系統掌握著售票系統的接口,只有接入軟件系統,才能實現選座的功能,而院線沒有能力去做。因為這套接口有一部分功能是服務于監管部門。”鼎新的市場負責人張淼說。【創業網Cye.com.cn】
在團購初期,幾家售票軟件系統公司都沒有開放自己的系統,只有火鳳凰開放給了當時北京一家叫網票網的公司,畢竟大家都不太愿意把自己的信息對接給別人。不過隨著團購市場日漸龐大,參與者眾多,幾家售票軟件系統公司可以掙到相應的分成,這才都逐漸放開實現共贏。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