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爺牛腩就是這樣做到了估值4億
產品定位:少而精的單品數
一家好餐廳的精髓不在于菜品數的多少,而在于產品的精良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
“我絕不認為,在互聯網上發個團購券,就叫O2O!钡駹斦J為,真正的O2O,應該是從產品定位開始就是互聯網式的。
在他看來,蘋果公司產品線很少,微軟的核心產品也只有兩三個,但他們卻成就了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安蛔非蠖嗟腟KU(零售行業用語,意指最小庫存單位,電商行業通常將一個單品定義為一個SKU),但追求極致的用戶體驗是互聯網精神之一!钡駹敱硎,圍繞著這樣的產品精神,雕爺牛腩也只有12個SKU。
一家餐廳只有12個菜,比麥當勞的菜品還要少。創立之初,一些美食界人士認為,這樣做是找死,而雕爺卻一意孤行。之所以做這么少的SKU,是基于雕爺自己的消費體驗和理論支撐:一個消費者第一次吃到某家餐廳自己比較滿意,如果下次再來,通常點菜與第一次的重合率高達80%,這是人們潛意識路徑依賴的結果。 雕爺很喜歡北京的兩家餐廳,一家鼎泰豐,一家是大董烤鴨,但自己一年也就去三四次而已。于是,雕爺為牛腩定位的目標客戶群是中產階層,他們的消費面比較寬,很少會頻繁地光顧一家餐廳。因此,即使SKU很少,只要保持每個季度更換菜單,就足以滿足老客戶再來所需要的新鮮感。
雕爺認為,一家好餐廳的精髓不在于菜品數的多少,而在于產品的精良和用戶體驗的不斷優化。在互聯網上,產品的不斷升級和優化早已經深入互聯網人意識,大到操作系統,小到手機上的APP。然而,互聯網產品的優化過程往往是不斷修正BUG,不斷的升級版本。而用這樣的產品理念玩餐廳,玩掉的就是成本,尤其比較適合雕爺這種味蕾無比挑剔,而做餐飲卻又沒有實際經驗的創業者。
于是,雕爺花500萬元從香港食神戴龍手里買斷了食神牛腩的配方,他堅持認為,在美食上,北京離香港還有“8條街的距離”。主菜有了,但開胃小菜、沙拉、甜品一樣也不能含糊。為了精選食材,開始時就在一斤芝麻菜中扔掉八兩;而在10枚鴿子蛋中,也只會挑出一個合格的。據雕爺透露:他曾經收到某供應商送來的黑松露,由于供應商儲藏溫度沒掌握好,收貨后發現味道變了,只好全部扔掉,僅一筆就損失了5萬元。雖然“成本像坐上了火箭”,但雕爺認為,這個交學費的過程也精選出了更好的食材供應商。
一般網游即將上線之前都會搞個“封測”,邀請玩家來玩,找出BUG并修正。這一招被雕爺借鑒到餐廳中來,除了測試服務,就是優化產品。雕爺認為,一餐飯從前菜到主菜再到甜品是個系統,每道菜不是單獨存在的,封測的過程就是找出其中的BUG。他舉了個例子,最初在開胃小菜里,配了韓國重發酵泡菜,但經過各種美食達人的CYE品評最后被換成了四川泡菜,因為韓國泡菜酸辣太過猛烈,影響了后面沙拉相對清淡的節奏。而四川泡菜剛好,開胃且不搶奪后面菜品的光彩。
雕爺牛腩在開業前足足搞了半年封測,邀請各路明星、微博大號、美食達人免費試吃,從前菜到甜品,無一不是在眾多口味中不斷優化。
在半年的封測期,雕爺燒掉了1000多萬元,在講究成本控制的餐飲行業同行看來,這簡直是在“胡搞”。不過,雕爺有自己的小算盤,在封測期,關于菜品的一個個BUG被解決掉,與此同時,也沉淀和挑選出比較優質的供應商。
另外,互聯網好的產品往往特別重視用戶體驗,比如微信之所以讓用戶感覺用得“舒服”,背后是有工程師們夜以繼日地在諸如菜單、頁面、按鈕等各種小細節上“較勁兒”。比如,雕爺牛腩吃面的碗就是雕爺在細節上較勁兒的結果:接觸嘴的部分很薄,很光滑,但是其他部分厚且相對粗糙,這樣人喝湯時,嘴唇接觸的部分會有好的觸感,但端碗時粗糙厚重會給人以安全感,面碗在8點半的位置開一個拇指槽,端的時候更穩固,而在1點20的位置也開了一個槽可以把筷子和勺卡在那里,喝湯時筷子和勺不會打在臉上。但是這樣的碗需要訂做,雕爺認為,諸如此類的細節決定了用戶體驗,因此這個成本不能省。
營銷推廣:用微博引爆流量
一方面是微博高關注度,另一方面封測期不讓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欲望在開業后爆發。
互聯網經濟的核心是流量經濟,有了流量便有了一切。在電商行業,有了流量還要有重復購買率。雕爺認為,開餐廳的邏輯也是一樣的。
目前,雕爺牛腩的兩家餐廳開在朝陽大悅城和頤堤港。前者是成熟的商圈,后者還在培育期。但兩家店都是商場餐飲層較偏的位置。對于怎么引來流量?雕爺的辦法是微博引爆。此時,封測的另一個價值就體現出來了:傳播價值。
餐廳玩封測,流量的效果幾乎在雕爺的預料之中。這一靈感來自于Facebook。Facebook創業之初,沒有哈佛大學后綴的郵箱根本不讓注冊,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不讓注冊越有神秘感,因此,當時所有常青藤大學的學生都拼命想擠進去看看,而等facebook開放常青藤大學的時候,所有非常青藤大學生們,也都想擠進來。于是扎克伯格輕易獲得了最初的成功。
在雕爺牛腩的封測期,只有受邀請的人才能來吃。受了邀請的,往往會發微博或者微信說說自己的消費體驗,既然受邀請,吃別人的嘴短,吃了又不說好的是少之又少的。于是,各路明星、達人、微博大號們紛紛在微博上幫著吆喝,最初的傳播效果就有了。
開業前夕,雕爺牛腩又利用微博玩了把大的。比如邀請蒼井空到店,被微博大號留幾手“偶遇”并發微博。蒼井空自己在微博上證實之后又引發了網友4.5萬次轉發,成了當天微博熱門話題。
但在微博炒作過程中,雕爺牛腩也沒少挨罵,比如店里規定不讓12歲以下兒童進入,就引來了極大的爭議。對于餐飲行業的批評也會引來罵聲,但雕爺依然樂呵呵幫著轉發這些罵他的微博。他堅信自己的方向用流量才是王道,而有爭議才能有流量。
“互聯網最有意思的是粉絲文化,往往某個產品做的不錯時就會形成‘死忠’,一個產品越有人罵,‘死忠’就越堅強。”雕爺指出,小米手機從誕生第一天開始就不停有人罵,而米粉們總是奮起反擊。一旦有了一定量的粉絲,那些提出批評的人就容易與粉絲形成罵戰,罵戰的結果就是流量的大漲,產品大賣。蘋果、小米手機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雕爺牛腩在微博傳播過程中也培養了一些忠實的粉絲。
一方面是微博高關注度,另一方面封測期不讓普通用戶進入。這種神秘感引發的消費欲望便會在開業后爆發。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