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電商似乎迷失了方向,開始流行“玩命”。
“玩命”之一:今天看到一則消息,京東商城的開放平臺要玩“零賬期”。
老劉真的是拼命了,不惜代價也要讓開放平臺做大做強。不過劉強東有一種慣性思維,將蘇寧視作假想敵。如果是這種指導思想,京東商城有多少命可以拼呢?
現代零售可以基本分成兩種模式,一種模式是以品牌為核心,建立覆蓋面極廣的分銷模 式;另一種模式是以豐富的品類和高效率運營為核心,追求低成本和規模效應的大賣場模式。蘇寧和供應商的關系,以及采購成本的優勢,無論京東商城如何去拼, 都難以在短期內取得質的突破。而恰恰是蘇寧可以承擔電子商務的戰略性虧損。誰說愛拼才會贏,選錯了對手,愛拼就會死。
“玩命”之二:阿里的并購狂潮。
馬云的名言是,阿里打著燈籠也找不到對手。過去半年以來,阿里的并購真是氣勢如 虹。從高德到新浪微博,阿里玩命的并購,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驚呆了。但反觀谷歌和雅虎等成熟企業的并購,卻比阿里更有章法。從物流到生活服務平臺,從電視盒 子到移動手機操作系統,從支付寶到互聯網金融,阿里難道真想成為神一般的企業嗎?如果中小電商不能贏利,阿里的贏利遲早是一個問題,甚至成為系統性危機。
“玩命”之三:1號店喜歡玩勇敢者的游戲,進軍生鮮電商。
生鮮電商有一個問題很少被從業者提到,就是生鮮價格并不完全市場化。換句話說,政 府部門對生鮮價格的形成有調控能力,在壓低糧食等農產品的價格。價格不能到位,從業者的痛苦指數很高,并且很難形成良性的價值鏈。電商又很少財大氣粗的企 業,對生鮮價值鏈進行反哺。所以,客單價偏低的生鮮產品覆蓋冷鏈成本都是一個問題,作為引流產品也代價太高了。
和那些恨不得電商立即去死的觀察家不同,電商“玩命”并非刻意為之,而是沒有認識 到眾包和社群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路徑。阿里過度的多元化,京東商城的偏執,1號店的大冒險,都是因為電子商務沒有參照系,只能不斷試錯和冒險。大淘寶 平臺的本質是一個超級分銷體系,京東商城的本質是一個超級大賣場,而分銷和大賣場并不是電子商務的本質特征,線下的分銷和大賣場甚至發展的更加成熟。電子 商務需要通過眾包形成虛擬的整合線下線上的零售渠道,以及通過眾包形成在線的社會化分工體系。
Tesla是最近象蘋果一樣火的新能源汽車企業。我的朋友mike正在玩Tesla試駕,我很羨慕他。
有一條新浪微博這樣評論到:【Tesla的成功:新能源+互聯網+眾包】 Tesla帶來的不單是動力系統革新,也是用車理念習慣的變革,它以觸摸屏取代各種繁瑣的按鍵,在銷售模式上也是首個依托互聯網銷售的品牌。此外還有“眾 包”,其崛起是和各種零部件大廠合作的過程,這有悖于汽車業的慣例,傳統汽車品牌想得最多的是掌握“核心”技術。其實,“眾包”營銷比“眾包生產”還有重 要。營銷的核心是形成有創意的策劃,而只有依靠社會化生產,才能真正解決營銷創意不足的問題。創意不是外包和逼員工加班就能實現的,眾包是真正的解決途 徑。
社群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生長極。傳統的零售不一定需要社群,而將消費者視作差異性不大的原子,只要不斷提供性價比的標準化產品,就可以搞定消費者。但是,這種流行的觀點是膚淺的。德裔美籍作家赫伯特·馬爾庫塞在他的名著《單向度的人》一書中指出:
“發達工業社會成功地壓制了人們內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的向度,使這個社會成為單向度的社會,而生活于其中的人成了單向度的人。這種人喪失了自由和創造力,不再想像或追求與現實生活不同的另一種生活。”
人一定是多向度的人,電子商務的未來一定要走向多向度的發展空間,這和長尾理論的 格調恰恰相反。長尾理論還是在堆積產品,看不到電商的本質在于銷售具有夢一般氣質的特殊產品。當線下零售已經做到了品牌化和精益化,電子商務就一定要做到 極品化和夢幻化。而這一過程需要形成社群來完成。
現在很多觀察家都認為自媒體沒有商業價值,反經濟常識。其實,社群化的自媒體將爆發出強勁的生命力。電子商務的兩翼是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現在移動互聯網取得了快速發展,而社群和社交網絡卻發展滯后。這讓電子商務精準營銷的優勢沒有實現最大化。
阿里和京東商城都有其缺點,但我從內心中還是希望這兩家企業都能上市。要知道亞馬 遜和優衣庫都是上市后才慢慢調整好自己的節奏,憑什么中國的電商就這么苦命呢。玩命也是一種境界。真正的玩命是讓生命慢下來,體驗到生命的完美和不完美。 零售業的未來在電子商務。誰愿意觀望就觀望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