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正在成都雙流機場,不靠譜的國航給了老賊一點自己的時間,能夠跟各位分享下自己這次成都之行的小小收獲,是關于一個傳統餐飲老板的移動互聯網之夢。
和這個老板結識是受朋友之托幫忙指點下微信運營,我對該品牌的了解僅限于它是首批微生活會員卡的入駐企業之一,在我看來這個在成都已經有30余家連鎖的火鍋店并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一個傳統到不能再傳統的線下餐飲行業,靠著微生活特權中查找附近人功能拉粉絲,每天群發內容也與其他賬號一樣,掛著羊頭賣狗肉以營銷為主。
說實話我并沒有把這次交流太當回事,固有思維已經先入為主的影響我的判斷,但是聊了幾句我就收起了怠慢之心,這個年輕的老板可以算得上是我碰到過在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方面思考最深得一位。兩人交流后收獲頗豐,不敢獨享特將觀點羅列,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停止微博運營:從今年一月起該企業就把微博運營停了,不僅僅是微博活躍度下降了,更重要的是在微博上做活動營銷只是面上好看,帶來的粉絲并不是目標用戶,實際轉化極低用戶沉淀也很差,而微信公眾平臺在這方面更適合線下企業,關注的用戶也大多為消費過的顧客非常精準。
重點微信運營:該企業以前是通卡的大客戶,在通卡被騰訊收購開搞微生活后,順理成章變為首批入駐企業,同時在微信公眾賬號運營方面受微生活影響,整體理念上側重于客戶管理而不是瘋狂營銷,利用微信掌握自己的忠實客戶群體是首要任務。
人人都是自媒體:鼓勵員工在社會化媒體平臺上與顧客進行互粉互動,并且配有內部獎勵機制推動落實,甚至在考慮每個服務員胸口印個人微信二維碼讓顧客來掃一掃,力求打造一批店內達人員工,去直接影響消費群體,從而帶來新的顧客,提升整體的品牌價值。
找到符合定位的渠道:該品牌旗下目前有兩個子品牌,分別對應兩種消費水平的人群,因此在宣傳推廣渠道上的選擇也不同,高端的放在微信公眾平臺上,低端的放在手Q和空間上,運營的思路和手段也會做不同調整。
自建管理平臺:傳統餐飲企業不能過分依賴第三方技術平臺,否則會被平臺綁架,所以該企業早在11年就不再使用通卡的系統,而是自己做了ERP系統,并且進行數據積累和管理,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時也嘗試微信公眾平臺上的一些開發,比如微信點單系統(據說受我教程啟發……)。
APP替代充值卡:關于企業是不是要做自己的APP,我以前的觀點是不要做因為勞民傷財用處不大,但是這次的交流讓我有了新的看法。該品牌正在開發自己的的APP,思路是用APP代替充值會員卡,會員可以使用APP來付款,可以享受更多折扣,甚至可以遠程替人買單……就像招商銀行的網上銀行一樣成為一個工具,也許用戶一個月只會打開一次,但是只要你里面有錢就會去下載安裝使用,也不會輕易卸載。
產品先外包后投資: APP開發不找很大的外包開發公司做,而是找了剛出來創業沒多久的小工作室完成,這樣選擇的原因一是小團隊有激情有創意不公式化,二是從產品未來發展考慮,如果產品可行并有機會做大,可以把外包團隊直接收購。
提供多元化服務:顧客不可能一年365天吃火鍋,加盟比如costa、許留山、外婆家等消費群體定位相對重合的餐飲品牌,為會員提供多方位多元化的服務和優惠,將大大豐富自己的餐飲生態圈,也將有可能成為一個餐飲平臺。
線下到線上的O2O:餐飲企業如果只做線上到線下的引流不靠譜,成本會越來越高,必須想辦法將線下顧客再帶到線上自己平臺去,可以嘗試的路徑是利用微信掃一掃加關注給優惠這種低門檻的進入方式,先圈起一撥普通會員,然后再從中發展愿意購買充值卡的忠實會員,而這些客戶必須下載使用APP。
以上觀點可供一些連鎖的傳統餐飲企業參考,當然理解能力和執行能力會影響到最終結果,并且這是一條比較漫長的道路,但長久來看將有可能完成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逆襲。
最后說下這次交流中暴露出有關傳統企業和互聯網結合的問題。
為什么微信會員卡沒做起來?雖然微信會員卡這個概念很好,也確實讓企業有機會能夠掌握和管理自己的客戶,但是傳統企業擔心長期下去數據都在第三方手里有風險,另外關于會員儲值卡方面企業更加不愿意,沒有任何一家傳統企業愿意把自己的錢放在第三方平臺。
為什么傳統企業轉型那么難?我碰到大部分轉型難的企業是執行的人比老板看得清楚想得明白,但就是推動不了,這個火鍋連鎖店則是反過來,老板比執行的人在互聯網方面方向感更好,他掌舵下面人執行就順利許多。所以傳統企業的老板洗腦工作得加強,但是千萬別傻乎乎去聽什么用微信月入百萬的課,那只會讓你腦子更像漿糊。
互聯網思維做餐飲企業能做大不?這個老板對煎餅和牛腩故事也頗為熟悉,但他有不同意見,個人品牌造就的自媒體餐飲企業如何實現規;,畢竟一旦開始做連鎖就要面臨采購、物流、廚房、服務等規范化的問題,而且如何保證創始人的持久創新力也是一個問題。
傳統企業缺乏數據分析管理能力。傳統企業從來都不缺數據,各種ERP、CRM早就上了,但是如何查看和使用卻很少清楚,因此不管是做內容營銷還是產品服務時,很多都是閉門造車猜顧客喜歡……所以精準營銷也只能是一句空話了。
傳統企業缺乏產品運營的能力。該企業也在糾結服務號和訂閱號的問題,但糾結的點是轉了服務號以后該如何去規劃功能和服務,畢竟現在管微信的都是做內容營銷品牌策劃的人,轉到產品層面還是比較難的。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