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后,盡管身兼數職,工作更加繁忙,但他對自己的學習仍然抓得很緊。據他的秘書吳振英、劉振德回憶,他的書架上擺滿了馬恩列斯和毛主席的著作,此外還有《資治通鑒》等歷史書籍。大家經?吹剿嗊@些書籍,并在書里夾了許多書簽。即便是病休期間,劉少奇也不放松學習讀書。有一次,劉少奇因病到杭州休假,他覺得這正是讀書的好機會,于是在從北京動身時,就把厚厚的幾本范文瀾著的《中國通史簡編》塞進了行李包。劉少奇對風景如畫的西子湖畔沒什么興趣,整天在屋里埋頭攻讀。休假結束時,幾大本的《中國通史簡編》也讀完了。以這種“螞蟻啃骨頭”的精神來讀書,是劉少奇終身堅持的一種生活狀態。
■劉少奇既重視理論學習,也注重從實踐學習,他指出,“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理論上的失敗”
劉少奇既重視理論學習,也注重從實踐學習,強調二者的結合與統一。他認為,“中國黨過去的屢次失敗,都是理論上的失敗”。他認為第一次大革命和第五次反“圍剿”的慘敗,究其根源,在于黨內忽視理論學習,一味照搬蘇聯模式,不顧中國革命的特點,忽右忽“左”,在實踐中盲目蠻干。他多次說,毛澤東同志講過,我們黨內如果有一二百個真正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人,就等于打倒了一個日本帝國主義。他強調要注重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知識,特別要重視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學習。
新中國成立后,劉少奇認為革命勝利了更需要學習理論,他說:“現在中國革命勝利了,不讀書可不成。以前在山頭上,事情還簡單,下了山,進了城,問題復雜了,我們要管理全國,事情更艱難了。很多人擔心,我們未得天下時艱苦奮斗,得天下后可能同國民黨一樣腐化。他們這種擔心有點理由。在中國這個落后農業國家,一個村長、一個縣委書記,可以稱王稱霸。勝利后,一定會有些人腐化、官僚化。因此,不是說勝利了,馬克思的書就不要讀了,恰恰相反,特別是革命勝利了,更要多讀理論書籍,熟悉理論,否則由于環境的復雜,危險更大。”對于書本和文化知識的重要性,他認識得很明確。他曾說:有經驗是一個長處,但受文化和理論水平的限制,就不能有大的發展,碰到問題有的能處理得好,駕馭得了,有的就不能駕馭,處理不好。沒有理論,工作就是盲目、沒有前途的。沒有理論的人容易被“俘虜”,被人家天花亂墜的話所迷惑。劉少奇在總結大躍進、高指標、浮夸風等“左”傾錯誤時,認為就是由于黨的領導干部缺乏理論修養,在思想上產生了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官僚主義的作風而造成的,并再次強調了學習馬列主義理論的重要性,特別是高級干部加強馬列主義學習的重要性。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