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十分重視向群眾和實踐學習。他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舉例說:毛主席派我去安源煤礦時,我連井都還沒下過,煤礦是什么樣都還不清楚。罷工起來了,我就當了代表。我連夜要礦工把情況說清楚,他們說,我就聽、記。實際上哪是我領導工人,是工人在領導我呀。這就是向群眾學習,在革命斗爭的實踐中學習。在1957年5月17日接見北京地質勘探學院應屆畢業生代表時,劉少奇指出:“真正的知識是從實踐中來的。例如騎腳踏車和游泳,雖然理論上能講得很清楚,但如果自己沒有去實踐,還是不會騎,不會游。”
劉少奇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善于進行理論思考和理論創造。劉少奇反對空談,多次強調必須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跟中國的實際相結合。可是中國的實際是什么樣子的?它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認識也必須隨之不斷變化,而認識要跟上實踐的變化,就必須學習。他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提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須參加革命的實踐,絕不能離開革命的實踐;同時,也離不開自己在實踐中的主觀努力,離不開在實踐中的自我修養和學習。如果沒有這后一方面,革命者要求得自己的進步,仍然是不可能的。”
劉少奇不僅主張要勤于學習,更強調要善于學習,要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劉少奇曾講,沒有理論是不行的,不學馬列主義理論是不行的,而“要學得一點東西,必須靠自己努力,方法也要弄對”,“只努力而方法不對,也學不到什么,自認為學到了,也是假的,靠不住的”。
當前,我們黨正在建設學習型政黨,重溫毛澤東所說的“三天不學習,趕不上劉少奇”這句話的深意,借鑒并發揚劉少奇博學勤思的學習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
(作者單位:中央文獻研究室)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