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zma的孵化效應
歐娜•貝瑞博士的兒子阿米特為母親傳遞了一條價值3200萬美元的信息。阿米特從他媽媽的語音信箱導出了消息——德國西門子的一位副總裁打來的電話,要把歐娜•貝瑞的創業公司推薦給有收購意向的更大的公司,當時歐娜•貝瑞正在飛往國外的途中。來自西門子的這一消息標志著歐洲某家公司首次收購以色列公司邁出了第一步。整個收購最終在1995年達成。
歐洲人動輒用上億歐元收購以色列的公司,在現在看來是司空見慣的事,而在1995年,以色列的創業公司被歐洲公司買下卻是聞所未聞的。歐娜•貝瑞認為,正是得益于當時以色列政府的新政策——“Yozma”規劃,才使得一切成為現實。
1991年,以色列政府就創立了技術孵化器企業——一共有24家。這些孵化器企業為大部分前蘇聯移民科學家的創新提供了初期研發所需的資源和資金。政府通過最高額為30萬美元的小額資金資助了數百家公司,這使許多前蘇聯移民大顯身手。但是這種小額的資金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非說有的話,那也就是一些創業經驗。政府的財政部門無法為這些企業提供它們所需要的支持,來幫助它們把那些研發成果成功地轉化成商業化的產品。
20世紀80年代末在以色列政府任職的首席科學家伊蓋爾•歐利希意識到,以色列的風險資本行業必須和國際金融市場建立密切的聯系。這種國際性的聯系不僅僅為了融資,以色列風險資本需要指導,需要掌握指導商業活動的藝術。在美國,有成千上萬家這樣的風險投資公司,硅谷那些成功的科技創業公司的每個細節都可見它們的蹤影。它們精于創建新公司,了解科技,善于指導初次創業的企業人士。這些正是以色列所缺的。
就是在那時,財政部里一幫年輕的官員提出了一個想法,稱之為“Yozma”,希伯來語的意思是“首創”。
“在埃爾維斯之前,無所謂搖滾。就以色列風險資本和高科技企業家精神的成功而言,套用列儂的話說就是‘在Yozma之前,無所謂風險投資’。”歐娜•貝瑞如此評價道。
Yozma項目就是政府出資1億美元用來創建10只新的風險資本基金。每一只基金都必須由三方代表組成:接受培訓的以色列風險資本家、一家國外的風險資本公司以及一家以色列投資公司或者銀行。另外還有一項金額2000萬美元的基金,將直接投資于科技公司。
Yozma項目最初提供的幾乎是一對一的資助,也就是說如果合作方能籌集到1200萬美元的資金投資于新的以色列科技公司,那么政府將出資800萬美元資助這家科技公司。
對于國外的風險資本家來說,最引誘他們的是項目內在的增長潛力。在投資新項目時,政府會獲得該項目股權的40%,5年之后,如果項目成功,項目合伙人將獲得優先選擇權以便宜的價格買下全部股份。這就意味著政府在分擔風險的同時,將全部盈利都給了投資者,從投資商的角度來看,真是罕見的賺錢好機會!
Yozma項目的思路是這樣的:政府借錢給你投資,如果失敗了,你一分錢也不用還給政府;但是,如果你賺了大筆的錢,只需要把最初的投資再加上每年的利息還給政府。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