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部署政策進一步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這是中央政府層面直接發出的信號,就是說,新的18號文件就要落實了。”在電話中,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業內期盼許久的“新18號文”是相對于國務院原18號文件而言。這份名為《關于進一步鼓勵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已于2010年12月31日到期。
昨天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進一步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新的替代文件出臺可期。
繼續實施稅收優惠
會議指出,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基礎。近些年來,我國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快速發展,有力推動了國家信息化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企業科技創新和自我發展能力不強,應用開發水平有待提高。
為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會議確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強化投融資支持和實施稅收優惠等。
前者明確,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符合條件的集成電路企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項目。鼓勵、支持企業跨地區重組并購,加強產業資源整合。引導設立股權或創業投資基金,積極推動企業利用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進行質押貸款,拓寬企業融資渠道。
后者則給眾多企業吃了一粒“定心丸”:繼續實行對軟件產品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分別給予營業稅和所得稅優惠。
事實上,早在2005年4月,由于美國借WTO原則施壓,中國被迫廢止文件中關于集成電路最優惠的一項條款,即企業原本享受的實際稅負超過6%的部分實施“即征即退”(按17%法定稅率計算)政策被取消,其他內容則延續至今。
之后,新政策一直處于醞釀、制訂中。企業界一直期盼政策盡快出臺。2006年,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副秘書長薛自“蓋了28個章”前去北京咨詢政策進展。當時與本報談及自己的心情時,他用了“心急如焚”四個字。
增加政府“軟投入”
相比于軟件業,半導體業近兩年有一肚子話要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原本增速一直超過海外同行兩倍的本土半導體業2008年和2009年連續遭遇負增長,對于政策的期盼更強烈了。
一個月前,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副理事長許金壽對本報透露,原本去年有望頒布新文件,不過由于新文件新增了設備與材料業的內容,其中某些部分難以界定是否適用于半導體業,因此,拖延至今。
蔣守雷表示,從這次會議內容看,新文件確實較原文件有更新的消息,尤其是其中的“強化投融資”等措施,這對軟件及設計型企業的成長將更為有利,因為過去多年,這類企業由于缺乏固定資產,難以直接融資,成長速度受限。
本報獲悉,目前,上海在探索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財政資金支持方式上已有所進展,參與國家新興產業創投計劃的生物醫藥、新材料、軟件和Cye.com.cn信息服務業、新能源4只創投基金已經獲得國家批復,并且開始運作投資一些項目。上述創投基金通過國家出資2.5億元,上海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出資2.5億元,截至去年年底,吸引各類社會資金規模已超過17億元。
上海市發改委相關人士在一次內部座談會上也透露,目前,上海市集成電路設計創投基金也已經正式上報。
上述相關人士還透露,“十二五”期間,上海將積極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股權和期權質押融資、產業鏈融資等金融產品創新。“與此同時,還要加快培育包括財政出資和社會資金聯合組建的多層次信用擔保體系,使科技與金融真正結合,要加大政府支持資金用于"軟投入"方面的比例。”
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到2020年,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