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為民生之本,關乎社會穩定和諧。在今年的兩會上,這個話題繼續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記者走出會場, 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了解到,今后幾年,煙臺市將延續積極的就業政策,進一步擴大優惠政策的覆蓋范圍,扶持困難人群就業。同時,還將完善大學生創業的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政協委員 金魯律師事務所主任姜亮——
困難群體就業需政府“托底”
“青年就業、下崗人員就業、農村轉移就業同時出現,這決定了就業問題的復雜性,單純靠市場調節難以解決。”對于當前的就業形勢,政協委員姜亮這樣判斷。
姜亮認為:“政府需要在保證就業市場公平的同時,為困難人群就業‘托底’,通過制度傾斜,幫助困難人群就業和再就業。”
“煙臺困難人群就業促進措施已經比較完備,各項政策也落實較好。”姜亮說。
“當前是面臨解決就業問題的黃金時期。”姜亮告訴記者,一方面,從人口結構來看,勞動人口比重逐步下降,客觀上有利于解決就業難問題。另一方面,全市經濟結構調整,重點發展的商貿、物流、餐飲等服務業能吸納大量就業人員。“政府應抓住機遇,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加大扶持程度,同時擴大政策的覆蓋面,讓更多的困難人群受惠。”姜亮說。
政協委員 煙臺聯大勞務公司總經理車忠濤——
大學生創業需“扶上馬送一程”
越來越多有思想、有技能的大學生選擇自主創業。“大學生創業存在一定的風險和問題,影響了這條就業路徑的拓展。”車忠濤認為,大學生群體具有高知識高學歷的特點,具有創業的沖勁,這是他們的創業優勢,但也會轉化為制約因素。“大學生往往盲目樂觀,心理準備不足,在項目選擇上缺乏足夠的理性。管理經驗和市場意識的缺乏使大學生難以適應經理人的角色。這導致大學生創業的成功率較低。”
“政府需建立公共服務體系,將大學生創業項目‘扶上馬’,再‘送一程’。”車忠濤建議,政府應在啟動資金、運營場地、技術鑒定與風險評估方面提供服務,推進創業啟動。大學生自主創業之后,有關部門應在稅收、技能培訓、社會保障等方面設定優惠措施,對企業業務拓展提供信息指導,讓企業在競爭中能夠生存、立足。
會外調查——
吸納困難人群就業可領補貼
大學生創業可申請小額貸款
記者從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了解到,在困難人群就業方面,煙臺在全省率先對靈活就業或自主創業的困難群體給予社保補貼,實現了政策受益群體的普惠化。當前煙臺已經形成了涵蓋就業援助、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稅費減免、小額貸款等十方面內容的就業促進政策體系。
為鼓勵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政策規定,對招用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就業,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政府按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40%的標準,給予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崗位補貼范圍由原先的公益性崗位擴大到各類企業等非公益性崗位。對招用其他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按公益性崗位享有每年每人1000元、非公益性崗位每年每人500元的標準給予崗位補貼。
為促進就業困難群體自主創業,煙臺規定首次領取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就業困難人員可享有社保補貼優惠;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創辦企業,首次領取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給予1000-3000元一次性創業補貼。
大學生創業方面,煙臺去年7月份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按照政策規定,對于具有創業價值的優秀項目,政府將運用就業專項資金和創業扶持資金提供資助。大學生創業自籌資金不足的,可申請最高10萬元小額擔保貸款。對首次領取營業執照并正常經營1年以上的創業大學生,還將提供1000-3000元的創業補貼。
為推動創業項目的產業化,今年將加快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對符合條件的基地給予30至50萬元的一次性補貼。“煙臺在全省率先對建設基地給予補貼,補貼力度也是全省最大。”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科科長孔磊告訴記者。
占地3萬多平方米的“煙臺市大學生創業園”正在建設中,這已列入2012年煙臺市為民服務實事。目前大學生創業園大樓正在裝修,年內將吸納100戶以上創業大學生免費入駐。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