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道澤是個挺陽光的小伙子。他穿著寬大的白襯衫,有著一頭微微卷曲的頭發,說話挺容易激動,口音里還帶著明顯的東北味。在中央電視臺《致富經》欄目組和清華大學中國創業研究中心共同發布《2006—2007年度中國百姓創業致富調查報告》的現場,他作為一個百姓創業的成功者代表上臺發言,講述著自己創業路上的酸甜苦辣。
現在的姜道澤已經是吉林高麗王朝飲食連鎖機構的董事長了,他說,“創業需要四個力,動力、能力、眼力、魄力。”他創業的動力來自改變生活的現實追求。“我10歲就到鎮里上學,由于家里窮,一日三餐都是海菜,早上是海菜湯、饅頭、咸菜,中午是海菜湯、饅頭,一吃就是5年,現在一提海菜我還反胃。”那時,他的夢想就是能過上好日子。
大學畢業后,他也能賺工資了,但工資很低。一個在深圳外企工作的同學回來請他吃飯,讓他印象特別深刻。“我不會點菜,最后點了15元一碗的冷面,當時就覺著冷面能賣到15元一碗。我自己也要創業。”
有了創業的動力,他一個人來到長春,賣過藥品、做過保健品,還賣過服裝。“成功第二力,應該有能力。”他說,能力是創業的保障,能力既包括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人際關系等,也包括一個人對事業的認知度和熱情程度,還包括一個人的管理能力等素質。
姜道澤感覺,一個人對事業的熱情是最重要的成功秘訣。他曾投資開過一家康復中心,建了很規范的場所,引進了很多設備,但是他很快就發現,真正運作起來不是那么回事。“我對醫療行業缺乏更多的了解,對人才的使用也沒有專業評價的標準,更沒有對市場的準確判斷,最關鍵的是隨著生意的平淡我對它的熱度也在慢慢減低。”他選擇了退出,另辟蹊徑。要在自己感興趣的行當里大顯身手,這讓姜道澤重新定位自己的創業方向。
在創業路上,他曾經嘗到失敗的滋味。“成功第三力是眼力,很多人覺得找準市場這是眼力,我覺得眼力的最高境界應該是能否看清自身。”1999年,長春國展購物中心開業,帶動了高檔服裝銷售的熱潮,他也投身服裝銷售,選擇了一個好的品牌代理。但他發現自己選的服裝并不好銷。這讓姜道澤認識到,自己在這方面缺乏眼力。必須選擇自己有眼力的行當創業,這是他總結出的第三條經驗。
5年前,姜道澤在事業最谷底的時候,又一次面臨選擇。這一次,他想做出自己的品牌。1999年春季,姜道澤在外出旅游時發現當地的醬湯味道特別好,他想為什么不能開一家有特色的餐飲店呢?
那年冬天,姜道澤在延邊跑了幾十個村莊,尋訪做醬高手拜師學藝。可是,手藝終于學會后,卻發現傳統醬湯只能保證一鍋湯的味道,用到火鍋里千煮百涮必然失去醬香的味道,于是,他用了整整一年時間,將36種谷物藥材研制成涮多久都保留醬香的火鍋醬湯底料。2001年春節,姜道澤靠著借來的10萬元資金,用獨家研制的大醬熬燉牛排的火鍋店開張了。牛排和醬湯做的火鍋讓長春人充滿了好奇,雖說都零下三十攝氏度了,可想嘗鮮的人還是排起了長隊。火鍋店越來越火了,最旺的時候月營業額竟達到150萬元。到了2005年夏天,姜道澤已經在長春開了三家店,資產過千萬元。
2005年夏,經過深思熟慮,姜道澤決定推出一元錢牛排醬湯火鍋鍋底。
這一招顯示了他的魄力,一元的火鍋鍋底果然吸引了大量的消費者進門。據說,餐館最忙的時候,一頓飯就要三四百斤排骨,放醬湯的桶要三四桶。“幸好一切都來得及,通過我不斷地改進和完善,那些曾喜愛醬湯口味的消費者又回來了。”在姜道澤看來,對市場的判斷在創業過程中相當重要,可以讓創業者事半功倍。
2006年,他的火鍋連鎖店已經遍布全國70多個大小城市,4家直營店的年總營業額超過4000萬元,70多家合營店的年總營業額超過了2億元,安置就業人員1000余人。在員工的生日會上,他與員工共同高歌:“世間自有公道,付出總有回報,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步步高……”
這是他的追求,創業成功后,他熱情回報社會,長年資助前郭縣貧困學生,積極為失學兒童捐款捐物。2005年,他成為首屆“創業青年長春貢獻獎”15名候選人之一。“創業需要持續的動力,要讓創業途中有很多的加油站,不斷給你補充能量,才能創大業。”
姜道澤只是中國創業百姓中的一員。這次發布的百姓創業報告顯示,資金仍困擾著創業者。在中國百姓創業的大潮中,這些創業的主角以小規模、小資本、小產品起家,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吃夠千辛萬苦,才能興業致富。創業路上,不會一帆風順,要堅持、要有毅力,這也許就是姜道澤的創業故事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文/本報記者 王 晉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