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手機坐公交、汽車加油、買電影票、交煤氣水電費……眾多手機支付的應用正融入市民的生活。事實上,早在去年3月,手機支付在成都成功試水,“刷手機坐公交”一時間成為蓉城熱議的話題。而讓手機具備支付功能的芯片解決方案,竟出自成都一家草根創業公司——成都天志大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志大行)。
十年前,兩撥年輕人分別在沈陽和成都開始創業歷程。一方有先進的技術,卻難以進入市場;另一方有市場渠道資源,卻沒有合適的項目。就在兩個團隊面臨解散困境時,這兩群年輕人卻跨越數千里走到了一起。
由兩家公司并肩戰斗組成的合作團隊,后來成為中國電信集團支付產品規范制定的重要成員之一。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電信翼支付交易量已突破十億元,這也意味著中國電信每日交易的額度已突破一千萬元。
在這場新的手機支付帶來的商機浪潮中,天志大行終于成為一個站在潮頭的先鋒。在成都眾多創新企業的推動下,“科技改變生活”不再是一句空泛的口號。
從東北到西南,優勢整合
“你們的報道大概會寫多長?”天志大行負責運營的總經理劉忠良對記者笑道,“我們的經歷其實可以寫一本小說。”他的老板、公司董事長鐘文笑而不語。他們在一起創業十多年,經歷過輝煌、低谷,然后是再度起飛。
2004年鐘文、劉忠良和劉海波開始他們的創業歷程。彼時,依托電信運營商的土壤,國內SP(增值業務供應商)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這幾個年輕人憑借他們多年從事電信行業的營銷經驗,認定這是一個不錯的業務方向。很快,他們就成為SP大軍中的一員,提供音樂、彩鈴下載等服務。再加上各人在業內都有一定的渠道資源,業務開始蒸蒸日上。
然而,2007年各大運營商開始“清理門戶”,收緊針對SP的政策。行業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一大批根基不穩的SP逐漸被淘汰,鐘文不得不忍痛把做SP的團隊解散。然而,他對通訊行業并未死心,劉忠良和另一名核心成員留了下來,他們那時肩負的任務是——挖掘新的創業機會。
劉忠良坦言,那段時間十分難過。每當發現新的業務模式,他們的激情又被點燃,但深入了解過后,所謂的新機會要么已有強大對手進入,要么就是太前衛看不清贏利模式。
在將近兩年的苦尋后,他們認識到第一次創業失敗的根本原因:沒有掌握核心技術,僅靠渠道資源吃飯,政策風險太大,并且無法占領市場先機。然而,新技術、新機會在哪里呢?
2008年,劉海波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聽到朋友提及,在遼寧有一家公司,擁有很強的手機支付技術。
“聽說技術很不錯,已經研發十年了。不過人家是在沈陽的,太遠了。”對方說道。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海波立即聯系了沈陽的這家名為嘉聯的公司,并且邀請對方帶著技術盡快飛到成都詳談。嘉聯并沒有立即答復,只是表示“考慮一下”。
數月后當兩家公司展開合作,鐘文才知道,其時嘉聯已經到了生死關頭,他們拋出去的橄欖枝,竟然成了對方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用手機“刷”開市場大門
嘉聯公司的技術骨干于鵬接到成都的來電邀請,立即向他的上司鐘旭匯報。當他撥通鐘旭的電話時,后者已經坐上了飛往美國的航班。
鐘旭后來告訴記者,他那時已作出了解散公司的決定,正盤算著如何和兄弟們“好聚好散”。原來,鐘旭在1999年帶著一項技術回國創業。然而,在整整十年當中,嘉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研發上面,打造出了一項手機支付的領先技術,然而,這家公司卻一直苦于找不到進入市場的渠道,無法把技術轉化成生產力。數輪融資消耗殆盡,留下來的兄弟們已經好幾個月沒拿工資了。至于如何把手上的技術和方案賣出去,對他們而言仍是個問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