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是一片繁盛景象,電商業突然聽到了“冬天”的腳步。
近日,京東CEO劉強東、當當CEO李國慶展開了一場電商業“冬天將至”的討論。劉強東認為今年底明年初,電商行業的冬天就會提前到來,“相信明年會凍死很多”。李國慶盡管稱冬天還未到來,但也表示,資本市場已近嚴寒,靠巨虧換來的高增長實是泡沫。
眼下,對于電商業投資確實開始收縮。業內普遍認同,對于這一效應將會在今年底開始傳導至電商運營行業。融資將變得困難,高估值也不再像以前那般唾手可得。垂直領域的巨頭們依賴現有規模和現金儲備危險過冬,而中小電商則將面臨外部輸血突然中斷后的自立困境,這看上去更像是一場業內的“大逃殺”。
資本收緊
看起來與大佬警示寒冬將至相悖,眼下電商業仍展現出一派高速發展的火熱景象。
CNZZ發布2011年上半年電子商務行業報告顯示:截止到6月底,國內共有在線零售網站1.24萬家,相比1月增長了6.55%,6月份到訪過在線零售網站的網民總數量達到了3.18億,相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3.42%。團800發布的《2011年6月中國團購統計報告》顯示,6月份國內團購市場基本恢復增長,折扣依舊維持逐步提高的趨勢。不過,參與購買團購的人次雖然較5月份有所增長,但仍低于4月份的水平。
不過,上游資本注入的渠道卻已開始呈現凍結跡象。拋開互相抬杠的部分,其實李、劉二人的觀點仍大體一致,即資本的態度已然開始變冷,電商業需要面臨自我供血的考驗。
過去兩年,電子商務企業拿錢很容易,通常只是多和少的問題。劉強東認為,今后電子商務網站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不過目前有些人的期望值卻顯偏高。劉強東認為,未來兩三年內電商企業將會很缺錢。
“投資已明顯收緊。”資深投行人士、漢能投資前執行董事宋良靜說。近兩個多月來,與同行交流時,他發覺業內投資電商的意愿已明顯降低,他本人主要精力也已轉向其他領域。他表示,由于投資談判周期的存在,目前披露融資案多是此前已敲定,從現在起電商業投資將會顯著減少。
資本收縮速度極為迅速,不久之前電商融資潮還熱得發燙,數月之隔,就已迅速冷淡。
宋良靜認為,值得且有投資機會的B2C企業眼下所剩已不多。電商熱持續已近兩年,各垂直領域投資已十分密集,僅時尚奢侈品這樣的后起領域去年來融資總額也已超過5億美元。今年以來,騰訊、百度等產業巨頭也殺入其中,大手筆投資、收購接連不斷。
另一方面眼下行業已顯資本輸血過度的跡象,過度依賴燒錢換取市場份額的模式風險過大,用100元成本換回10元、20元收益顯然難以持久。同時在泡沫環境催生下,創業團隊的心態也往往流于浮躁,對于估值要求過高也讓不少VC、PE選擇止步。
“資本也不是完全理性的,同樣存在著跟風狀況。”宋良靜認為,國外資本界對于groupon模式的質疑也是一個引子,觸動了投資機構的反思。當資本開始集體遲疑停步,所謂寒意也就順勢降臨。
經緯創投合伙人邵亦波上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目前的確有一些其實不夠資格的公司團隊趁著電商熱得到了投資。他認為電商總體市場發展依然看好,但此前有些人士卻過于樂觀。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