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基思·魯珀特·默多克在周二的議會聽證會上輕描淡寫地說,《世界新聞報》在新聞集團的總資產中占比不到1%,竊聽丑聞給公司聲譽帶來的損失也微乎其微。但是事實是否真如默多克所言?
且不說公眾的信任、企業的信譽等無形資產的流失,僅僅是我們目前能看到的、能用數字衡量的損失恐怕都不只是默多克所說的那么簡單。我們不妨做個計算,看看下默多克傳媒帝國究竟為竊聽丑聞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顯性經濟損失
最直接的損失來自于 《世界新聞報》的關閉,它曾經是新聞集團旗下出版業中一只很會下蛋的金雞。
為了盡可能的控制“竊聽風暴”對整個公司的負面影響,新聞集團已于上周宣布關閉已有168年歷史的《世界新聞報》。這份曾經頗負盛名的報紙是英國發行量最大的周報,每期發行量高達200萬份,擁有750萬讀者群。據估計,該報紙每期廣告收入大約為100萬美元,按此計算,其年廣告收入應不低于5000萬美元。
與此同時,預計將有大約200位員工將為此而失業。據悉,新聞集團已與7月13日在其官方網站上發表聲明稱,將盡力幫助這批員工解決就業問題,但是遣散費的支付應該是無法避免的,盡管這筆費用對于這個龐大的傳媒帝國來說可能只是九牛一毛。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相關資料發現,新聞集團于5月4日發布的2011年第三季度利潤報表顯示,截至2011年3月31日,集團營業收入同比下降5%,其中,三季度出版業收入大幅下滑至3600萬美元,而去年同期為2.43億美元,主要原因或是澳洲和英國報紙廣告收入的減少。而此次《世界新聞報》的關閉對新聞集團旗下的出版業來說無意是又一重擊。
另一筆不容忽視的損失則來自于訴訟及賠償費用。早在今年4月份,《世界新聞報》的母公司默多克新聞集團就曾表示,他們設立了一個1500萬英鎊(約合1.5億元人民幣)的賠償基金,向可提供證據的竊聽受害者提供賠償。事實上,已有部分遭到竊聽的名人獲得了相關賠償。
2008年,英國資深公關人士馬克斯·克利福德就因遭竊聽曾獲得100萬英鎊(約160萬美元)賠償,為迄今為止的最高賠償額。而在周二的聽證會上,當記者向默多克問及他是否被告知《世界新聞報》曾支付100萬英鎊賠償這一情況時,默多克表示并不知情。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7日報道,倫敦警察局日前表示,潛在竊聽受害者可能達到4000人之多。據專業律師估計,新聞集團可能將需要向這些受害者支付總數高達1.2億英鎊(約1.9億美元)的巨額賠償。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