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很多行業里面,其實行業本身并不是那么有吸引力,但是我們已經看到了過度的投資、過度的競爭,房地產行業確實不存在,因為你們行業太暴利了。有些行業并沒有那么好。舉個簡單例子,你說如家,我也突然之間發現所有的人都來夸我說創造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型,我沒有感覺到有什么特別的商業模型,酒店就是酒店,我只是把這個產品做得更簡單一點,但是一下子因為如家的成功,很多人說你怎么拿到100倍的市盈率。你能想象十年以后中國有五十家經濟型酒店的品牌嗎?不可能,肯定有很多會倒閉,當然這不是大學生創業創出來的,是社會上很多有商業經驗的人干的事。
今天中國的錢太多了。昨天我在跟美國的一批風險投資的對沖基金在聊,現在股票市場的市盈率下來了,能不能六個月到九個月以后,看中國私募基金的市場下來,他們說你別想,看到不可能。為什么呢?美國真正的資金還是沒有受大的影響,更多的錢會進入中國。我們市場上有很多行業其實是有利可圖,但是額外的過度的投資的話,只會造成一種資源浪費。從我們領先者如家的角度講肯定受傷害,因為一大幫新的創業企業,他當然希望去中國市場,以不計成本的方法。但是另外,幾年以后受傷害最多的還是他們,包括這些員工,包括創業者自己。
當然,我們要提倡創業。但同時我感覺一個是社會資源的優質的調配問題。其實我們在計劃經濟時代也有它的好處。國家計委就說這個行業投多少,那個行業投多少,今年新蓋酒店不能超過100家,但我們現在是完全的公開市場,有的時候在資金單向流動情況下可能會造成中國一年開了兩千家、三千家酒店,這肯定不合理。
第二,我感覺作為創業者還是應該有最好的準備。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是像潘總、任總這樣,包括張總這樣,經過幾十年滾打摸爬,在某一行業里有了很深的理解,最后這個企業做事肯定是更容易成功。潘總你肯定非常得意于當年在萬通的經驗。你當時從研究院跑出來說想要做SOHO的話肯定成功率會下降50%,不是說潑冷水,但是我感覺速度走得太快了,跟整個社會的功利、浮躁心態是相關的。
今天我們看到李彥紅,看到丁磊的成功,同志們都心急,我們應該把心態放緩下來,以一種中庸的心態。我先說這點。
張躍:其實我覺得什么人可以創業,倒是要看他的情商,不是說他有沒有能力,也不是說有沒有外部條件,我剛才只瞟了一眼。潘總說的很重要,第一桶金是指的自信。其實自信平時有,失敗有沒有?闖了幾次禍還有沒有?很多人都沒有。有時候不管拿別人的錢還是自己從哪里弄到的,很容易最終就沒有了。因為什么?他沒有自信。
還有就是誠實,它是一切美德的基礎,我覺得這兩點很少有人有,很少有人在為難的時候誠實,平時無關輕重可能能誠實。在比較危急的時候,在要他命的時候他能做到誠實其實蠻難的。所以,我覺得不管怎么樣最終成功的是這些有天賦的人,當然跟他的教育有關系,有的是從骨子里從父母那里得來的東西。其實投資者要看這個人,有的投資是看人的,看準了就會成功,管他干什么都會成功。這是我的看法。
李亦非:我覺得現在中國的創業文化其實還是不夠。每年有400多萬大學生面臨著失業,其實他們當中大部分都是想到先找工作,而不是創業。很多人都想成為下一個丁磊,下一個潘總,但是他真正需要走的路還是很長的,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就是我們的教育制度和我們的家長,文化本身也來自于很多家長和很多教育制度對創業的認同。很多家長都會首先說你可能畢業以后要先找份好工作。就像剛才秘書長談到的,統計數字也說過的,第一是一流的大學生畢業都到最大的公司任職。我覺得從我個人來說,我非常有體會,我就發現我們的教育系統里面和作為家長來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小孩的生存,很少從第一天開始想到他的成功。再有我還感覺到我們這個文化里面缺乏的是對創意本身也是一種成功的或者是才華的表現。資本總是追求最大利益,所以資本總是去找那些能夠賺錢的公司或者個人,但是很少有中國的家長去鼓勵中國的小孩當一個著名的導演或者當一個著名的攝影師。這個文化本身也沒有在我們的社會里面。
現在老談到創意產業,首先應該從我們的教育和文化里面產生。今天下午張總跟我說在綠色亞洲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未來當人們開始消費精神的時候,更少地消費物質的時候就環保了。其實從中央政府也已經提出了創意產業。
丁磊是很典型的,馬云也是很典型的。除了潘總,最近幾年比較成功的都是創意產業,只要他不是在他的企業活動里面消耗資源、消耗實實在在的物資都屬于精神消,都屬于非物質經濟,都是綠色的。
潘石屹:任總是最有創意的。他每次說的話都不一樣。像我們任總在國有企業這樣的體制下能夠這樣表達,這是最有創意。
任志強:我贊成李亦非說的,傳統的儒家思想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其實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意思就是不能創意,不能創新。從小孩方面是你不能調皮搗蛋,這實際上就是從兒童時期開始扼殺他的創意。偉人和庸人的差別就在于我們老說合理合法,合理合法當然是最好的,最差的情況是什么呢?就是不合理你就得合法,不然被抓起來。偉人是從來只講合理不合法,毛澤東把法給推翻了,重新建立一個法。不管是馬克思也好,都是這樣。
但是我們現在的制度就告訴你不能有偉人,不能老打倒,意思就是你不能創新,到這兒就為止,再創新就不行了。這個制度情況下怎么可能會有創造力呢?不管是丁磊也好、馬云也好,那都是外國人養出來的,美國外國的教育他出不來,這是兩個概念就是從要害的調皮搗蛋可以看出來,我們讓他有創意,這就是從思想上。晚上做的夢都是重復白天的思想他不讓你做夢,那你就沒法創意。牛頓當時說蘋果掉下來要有地球引力,但是他得戴個帽子,就是中藥帽子。所以當時牛頓還得戴個偽科學的帽子。這是其中一個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