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我創業是在84年的10月。
李亦非:再問問很多人,江年春僅僅上市四、五年,但是他之前有二十多年的廣告人的經歷。所以不浸淫這么長的時間就成功這是很難的。這兩個概念要分清楚,不要讓媒體誤導你。
張躍:我其實沒有看贏在中國,因為我在電郵里面已經看了太多的商業計劃書。這里有一個區別,如果說你去拿社會的錢,不管是風險投資還是大學投資金,那個時候你就不一樣了,你必須是做相當規模的生意,而且這個生意不能說是無限放大,是可以相當放大的。江南春原來在做(勇易)的時候他日子過得很好。贏在中國可能有一點錯了,有些比較現金流式的家族式的生意,其實生意很好,但沒必要跟風險投資掛在一起。這是我想強調的。
提問:各位前輩剛剛都講得很好,其實有幾點,接著亦非的說法,其實創業精神很重要。有兩個概念,一個比較狹隘的定義就是創業。還有就是鼓勵整個創業精神,剛才說的,歐美現在做的很多從理論上或者從社會的經濟發展上來說,從政府小企業、大企業,大學,就像亦非他們,一個大企業跑到中國來做MTV,這其實就是一種創意,是一種創意精神,是一個過程。九幾年MIT做了一個統計,三十五到四十歲是一個最好的創業過程。這次全球創業周,為什么歐洲沒有像美國這樣好的創業環境,所以那個時候鼓勵全社會要創造一個氛圍,他上次在上海正好1月份來的時候,他說美國和歐洲最大的區別是什么,他就是創業的氛圍,還有就是美國能接受失敗,這就是最大的區別。所以我們一定程度來說,其實都對。做一個如家大家都去做,這是有問題的。
另外,我們就是要鼓勵創業精神,所以有兩個部分,剛才任總說的時候我做一個小小的糾正,一個是基金會不是一個基金,這里面有兩個功能,一是實踐,我們給他們的是實踐,我們是從創業理論教育到最后實踐的過程。
任志強:那為什么不改成創業教育基金,如果改成創業教育基金的話不會讓大家誤會的。
提問:對,F在小的企業是什么比例呢?他出3分,我們1分,他一定要自己出錢,否則的話這些項目我們也不去幫的。剛才張秘書長說的,他們很想自己去創業的時候我們才資助。沒有他自己的錢,如果他失敗的話3/4是他的。我想最重要的還是希望能夠從你們前輩們,成功的企業家,來幫助給整個青年社會創造一個更好的創業環境。
就數據來說,創業周第一屆辦的時候只有一千多個企業和大學參與了,這次他有五千個。美國去年第一次從斯坦佛開始,其實資助也很重要,五十多個州長。還是有一千多個大學和各個社會組織都在這個地方。所以我們今年希望能夠在各位老總及整個社會的幫助下,大家能夠做一個更加好的創業周。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