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進入21世紀,即使是有著顯赫背景的人家,也很難再將祖訓一條一條地裝訂成冊,要求后代子孫一字不差的背誦,但傳承一直是中國家庭最看重的一件事情。
傳承的是什么?是血脈、財富,更是秉性、精神,簡單的說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規定,是一個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無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規定,就變得溫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國藩就將持家教子歸納為“勤、孝、儉、仁、恒、謙”。100多年過去,那些在商場上叱咤風云的企業家們,現在又在演繹著怎樣的關于家規的故事?
家規之一:獨立人格
李嘉誠家規: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系。
“您有兩個兒子,我也有兩個。您是怎么管理他們的?”在長江商學院組織的30多位內地企業家拜會李嘉誠的活動上,鼎天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兵這樣向李嘉誠發問。李嘉誠的回答是:“應該讓孩子吃些苦,讓他們知道窮人是怎么生活的。”
李嘉誠堅持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系。
所以當李澤鉅、李澤楷兩兄弟去美國斯坦福讀書期間,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有誰能想到,現在人稱“小巨人”的李澤楷當年還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甚至背高爾夫球棒時曾弄傷了肩胛骨,直至現在傷患還會時常發作。
李嘉誠為了讓兒子從小就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那么簡單,做生意需要不停地召開會議,依靠很多人的幫助。所以,他很早就讓兩個兒子旁聽公司的董事會。
他認為富家子弟就好像溫室的花朵,根基不穩,經不起風吹。李嘉誠將自己的艱難創業比喻成在巖石夾縫中生長壯大的小樹。他說,根基不穩的植物,在外界的壓力下,不易存活,而夾縫中的小樹,卻能傲立風霜而不倒。因此,他絕不放縱自己的兩個兒子,他希望,兒子能夠自強自立,獨立面對打擊,面對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