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紅正是靠著這股認真、堅持的勁頭,將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展成全球三大芯片商之一,她本人也被封上“科技第一女創業家”的稱號。
2001年,威盛遇到來自于英特爾的專利侵權訴訟,王雪紅始終不肯低頭,最終兩年后威盛和英特爾達成了十年的交互授權協議。
王雪紅在國外讀高中的時候,王永慶每一兩個星期就會給她寫一封信,雖然那時候王雪紅覺得爸爸的字又草,寫得又深,實在很難理解,但王雪紅把每一封信都細心保存,幾年前重新翻過,有很多啟發。
有時候,不用文字表達,父母的身體力行也能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在他的博客里講過一個關于撿磚頭的故事。俞敏洪的父親是個木工,常幫別人建房子,每次建完房子,他都會把別人廢棄不要的碎磚瓦撿回來,有時候父親在路上走,看見路邊有磚頭或石塊,他也會撿起來放在籃子里帶回家。
久而久之,家里的院子就多出了一個亂七八糟的磚頭碎瓦堆。直到有一天,俞敏洪的父親在院子一角的小空地上開始左右測量,開溝挖槽,和泥砌墻,用那堆亂磚左拼右湊,建成了一個讓全村人都羨慕的院子和豬舍。
當時俞敏洪只覺得父親一個人就蓋了一間房子,很了不起。長大后,俞敏洪才從一塊磚頭到一堆磚頭,最后變成一間小房子中體悟到做成一件事情的全部奧秘。
“一塊磚沒有什么用,一堆磚也沒有什么用,如果你心中沒有一個造房子的夢想,擁有天下所有的磚頭也是一堆廢物;但如果只有造房子的夢想,而沒有磚頭,夢想也沒法實現。”家里窮得揭不開鍋的時候,依然能積攢足夠的磚頭來造心中的房子,撿磚頭的精神后來就成為俞敏洪做事的指導思想。
家規之四:不斷學習
劉永好
劉永好家規:不斷去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站得更高。
雖然雙親去世較早,但回想起幼年時父親母親對自己和兄弟姐妹們的教導來,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眼中充滿了無限的深情,在他看來,父母親的影響為自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人生基礎。
劉永好的父親出身貧寒,學生時期非常努力地讀書,抗戰時又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參加地下黨,解放后一直在政府相關的技術部門工作。他的一生有著很大的抱負,他總是跟劉永好兄弟講要不畏困難,敢于去闖,還要有社會責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