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與普及,催生了電子商務的興隆與推崇,也締造了阿里巴巴這樣的神話。隨著科技的發展與人們消費的不斷提升,以手機為終端的移動互聯網對于現代人來講已不再陌生。因此,眾多商家瞅準商機,紛紛試水裝在“口袋里”的第三代行業市場,試圖打造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阿里巴巴。
但其所標榜的稀有資源熱門關鍵詞發展卻并沒預期那么理想。雖然移動互聯網進入3G時代后,在手機上建立一個類似于阿里巴巴一樣的平臺理論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在現實生活中深陷其中的消費群體卻大呼受騙,紛紛要求退款亦不得而終。對于手機行業門戶來講,其產品為客戶在其公司注冊的關鍵熱詞。這些熱詞被此行業公司稱作“稀有資源”。《手機行業門戶用戶手冊》中便指出,手機行業門戶是一個行業資源,具有稀缺性,帶有“中國××”的詞只有一個,企業如果注冊了這個行業市場,那么將來行業的企業和用戶要獲取行業信息,就必須到該市場上來;如果同行注冊了,那么企業只能夠到他那里去做會員,了解行業信息……另外,《用戶手冊》還強調,客戶訪問門戶時,在不知道網址的情況下,通常都用搜索,而搜索出的“手機行業門戶”,現在只有這一家……全國這樣的行業門戶體系只有一個。
但上述情況能夠成立的前提是整個行業僅有一家這樣的企業有權對熱詞進行命名,或者企業遵循統一的標準對熱詞命名,才會避開重復命名的嫌疑。但目前的情況涉足這一領域的企業已有數家,并且也不排除今后有更多企業的介入,因此手機行業門戶的資源的稀缺性就不會成立。運作方所標榜其資源的稀缺性和門戶名稱的惟一性也僅僅相對于其自身所建的平臺而言。
標志手機行業門戶主要產品的熱詞不再稀有,對客戶的吸引力注定會黯然失色。一個行業除了所必須的產品之外,有效的盈利模式也不可或缺。但此行業的商業運作模式卻讓人捶胸頓足,憤然失色。運作方采用集體營銷的方式,聘請一些所謂的“專業人士”,利用滔滔不絕的口才對與會者進行狂轟亂炸,加上業務員的煽風點火,本來對什么電子商務、3G、盈利模式、制高點等詞匯就一頭霧水的用戶,馬上舉手投降,乖乖將大把鈔票匯入公司帳下。待用戶清醒、冷靜下來,仔細思考各種利弊,要求退款時卻已追悔莫及,運作商各種搪塞理由任你72變卻也無計可施。在談及風險等是否被告知時,相關工作人員卻仍振振有詞,“一個人想表述一個事情的話,只會把對他有利的一面表述出來,而不會說缺點的,這是肯定的!”
“夢想做成阿里巴巴的企業很多,但真正能成為阿里巴巴的寥寥無幾!”業內人士預言,手機行業門戶的建設也將面臨同樣殘酷的競爭,大多數企業將在競爭中倒下,而且現實中已經有企業因經營不善退出了這一“舞臺”,這就意味在該企業下單的投資人都將為此承受損失。因此,經營手機行業門戶,無疑存在著較大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