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的情況也十分類似。如果劇院離家超過一個小時的車程,就很難下決心前往觀看。于是,在一些城市中,小劇場應運而生。它們往往場地較小、票價較低,成為城市文化消費的獨特風景。
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2010年度抽樣調查顯示,“路程方便”是讀者選擇實體書店時,除了“圖書品種豐富程度”之外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更大范圍的調查顯示,越來越多讀者選擇網上書店購書是因為快速、低廉的送貨上門服務。
在網絡時代,消費者完全可以足不出戶完成消費行為,要吸引他們走出家門,不僅要提供高品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更要提供快捷便利的消費渠道。
新技術創造新需求
與傳統文化消費方式受到挑戰相應,在新技術、新觀念推動下,便捷式、家庭式的文化消費成為快速擴張的新興市場。
有關部門發布的信息顯示,2010年國內數字出版產業總體收入規模達到1051.79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31.97%。網絡音樂總體市場規模達到23億元,比2009年增長約14.4%。手機出版、網絡游戲、電子書等新興文化消費領域,創造性地滿足了人們的文化消費需求。
以網絡文學為例,盛大文學開啟的網絡付費閱讀模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消費領域,而它的成功則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和電子商務充分發展的基礎上。如果沒有網絡寫手的大量涌現、網上互動的便利、付費方式的快捷,這一模式不可能變為現實。
除了計算機技術,數字交互技術的發展也為居家式文化消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擇。點播節目、交水電費、進行遠程學習、玩休閑小游戲……越來越多的新功能被開發出來,電視已經成為眾多新型文化消費的一個集成平臺。
與物質消費相比,文化消費屬于非剛性需求。很多時候在推動市場拓展方面,供給比需求發揮更大作用。只有產品和服務更多更好、更符合消費習慣,才能喚起消費的愿望。
中國傳媒大學(微博)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范周表示,文化產品不夠適銷對路是當前文化消費總量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認為,傳統文化產品要向個性化、差異化發展。而新興業態企業大都弱小,需要有關部門為它們提供更好的發展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調動文化消費積極性,激活文化消費市場。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