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經信委副主任凌云曾對網易財經表示,浙江鼓勵發展光伏產業,但不包括該省資源環境不允許的多晶硅提純項目等。
李俊峰表示,“光伏發電應用市場的基礎很薄弱,只有少數國家在認真做這個市場。目前,很多人看好美國市場,但美國市場真正啟動需要很長時間。”
中國光伏業寄望能接替,至少是部分接替歐洲市場的美國光伏市場,正自顧不暇。今年8-9月份以來,美國有3家較大規模的光伏企業宣布破產。最近一宗收縮光伏業務的是美國跨國能源巨頭BP旗下太陽能企業BP Solar,BP光伏工廠將在2012年第一季度關閉。
美國光伏企業破產和收縮業務的后果是,中國以組件為主業的光伏企業相對較高的毛利率將受影響。獨立研究機構GTM Research的調查數據顯示,過去一年里美國約有五分之一的光伏產能因破產或停產而消失,主要原因是無法與中國廉價太陽能產品競爭。
“因無法與中國廉價的太陽能產品競爭,由此將導致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江蘇一家太陽能組件生產商高層對網易財經表示。美國的動作正是如此,受美國光伏業界之邀,美國律師事務所King & Spalding要求對中國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并已將申請發往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
這位高層認為,盡管美國市場仍未能取代歐洲市場成為中國光伏業產品的主要消化地區,但歐洲今年下半年以來飽受歐債危機影響,在太陽能市場上的消化能力已大受打擊。拓日新能證券部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受歐洲市場萎縮及國內市場啟動乏力的影響,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價格正在持續下跌。”
“美國的重要性從未像今日這樣突出,但以目前情況看,美國不可能成為歐洲需求下滑的替代者,即使是部分替代”,上述高層對網易財經稱。
產能嚴重過剩 “抱團作戰”或有出路
從目前的態勢看,無論是晶硅還是組件產能嚴重過剩已成嚴酷事實。
據網易財經了解,2011年晶硅產能將繼續保持快速擴張態勢,五大晶硅企業預計擴產61.9%,而五大電池廠商僅擴產44.8%,供需將面臨基本平衡,甚至階段性過剩。
在組件方面,包括無錫尚德、英利和天合光能等行業巨頭的產能在內,光伏組件產能高達9G W。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在接受網易財經訪問時表示,中國今年的光伏組件總的產能將達到30G W,而全球今年裝機量只有20G W。
一方面產能嚴重過剩,一方面外需極度不足,而國內光伏市場仍未能有實質啟動,中國光伏業陷入四面楚歌。今年3月4日,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鐘寶申曾對網易財經表示,中國將逐漸開啟光伏終端應用市場,但規模化市場仍需3-5年培養時間。
之前曾被認為能啟動國內光伏市場的金太陽示范工程,推行情況遠不如預期。截至2011年3月,預計完成201MW的總規模,但實際完成包括55個項目在內的140MW裝機規模。
危機重重之下,中國光伏業自身的缺陷也隨之暴露,“兩頭在外”的最嚴重后果,并不是光伏業的對外極度依賴,而是能耗和環保上的欠債。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浙大民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晉川(微博)表示,“坦率地講,現在的太陽能光伏產業就是重新在走傳統制造業的老路”。什么樣的老路?“無技術、高能耗、高污染”,史晉川說。
浙江一位風投觀察人士對網易財經表示,國內光伏行業的實質是高度依賴歐洲市場的低差異化制造業,“某種角度來說跟溫州那些成衣廠性質也差不多”。如今歐洲經濟如此困難加上國內銀行惜貸、各投資機構也看壞太陽能行業的發展趨勢,光伏企業回款、融資困難導致現金流出現狀況的不在少數。
以2008年大蕭條的前車之鑒看,2011年的光伏企業,在進入白熱化競爭的同時,擴大競爭實力和被兼并淘汰將成為今年光伏業的主題,而熬過光伏業寒冬的可行方向,也許仍是那個老辦法——抱團取暖。
浙江太陽能行業協會秘書長沈福鑫認為,在國家還沒有做好如德國與西班牙一樣對國內光伏產業進行大規模補貼以刺激光伏終端應用的情況下,只有一條道路能降低“兩頭在外”風險,就是建立全產業鏈模式,同時組建產業集群,形成規模化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抵御風險的能力。
想認識全國各地的創業者、創業專家,快來加入“中國創業圈”
|